王永強
摘 要:本文從新課改理念和新教材特點出發,闡述了在構建有效物理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線”為載體來呈現教學內容,串聯教學環節的意義和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問題意識;新課改;有效教學
普通高中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教育教學要求促進高中生全面有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發展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愿望和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新課程實施倡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要求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和教學活動,積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從筆者的實踐出發,結合教學案例,對物理課堂教學作了一些淺顯的思考和嘗試,讓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學更具有效性。
1對課堂有效提問理論的思考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指出:“發現學習,就是不把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習者,而是由學習者通過一系列發現行為(如轉換、組合、領悟等),發現并獲得學習的知識內容的過程。”這一理論強調教學過程要有意識地讓兒童從問題出發,自己找答案,從而學會如何學習,學生是學習的積極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質疑問題的能力”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注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內容編寫本身就是一個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范例。教材編寫是以問題為主線來呈現教學內容,展示教學過程的,每一冊教材在全書的內容安排上,以問題的大小來構建相應的章節,每章是一個大問題,每節就是一系列小問題。每節內容呈現的順序,首先是通過情景的創設來提出問題,其次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使問題得到解決,最后是對問題的解決進一步討論和拓展。
2有效提問教學的實施策略
2.1課堂應以問題導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碰到的一些矛盾、疑問或困惑時,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激勵其進入積極的思考探索知識的學習狀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課堂伊始便拋出問題,能快速地調動學生進入有效的思維活動中。
案例1: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師:按如圖電路作演示,圖中E1為兩節新電池,E2四節舊電池,L為2.5V,3.8W的小電珠。用電壓表測出二個不同電源兩端的電壓分別約為3V和5.6V;開關打到E1位置,觀察現象(正常發光)。
師:(討論猜想)如果把開關打到E2位置,將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異口同聲)電珠燒掉!
師:實驗驗證。(小電珠非但沒有燒掉,其亮度反而比接El時還要暗。)
生:驚訝。(與思維定勢形成矛盾沖突。)
師:為什么電壓高了,燈反而變暗呢?(產生情感震憾,喚起動機。)
師引入課題。
案例2:互感和自感。
師:什么是電磁感應現象?發生電磁感應的條件是什么?
生回答。
師:當通電線圈中自身電流變化時引起的磁通量變化能否引起電磁感應?
生沉默,不知如何回答。
師:按圖實驗。讓一組學生手拉手接入電路,線圈為日光燈鎮流器,電源用一節干電池。接通開關后斷開。
生觸電跳起。興奮,驚奇。強烈的好奇心。
師解釋,呼應問題,引入課題。
2.2課堂應以問題為導向,串聯教學片斷
問題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的前提。知識只有圍繞問題而展現出來,才能很好地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故問題不僅是教學的開端,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可以以問題主線,基于問題載體來呈現教學內容,使問題存在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教學時時處處都有問題,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教學過程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案例3:《電能的輸送》一節可設置如下“問題線”。
“問題線”:①為什么要遠距離輸電?②在輸電過程中主要考慮什么?③輸電過程中,為什么會有電能損失?④從理論上分析應怎樣減少電能損失?⑤怎樣才能減少電阻?⑥這種方法在什么情況下才適用?⑦減少電流應怎樣做?⑧應怎樣升高電壓?⑨用戶需要較低電壓,應怎么辦?⑩你能畫出遠距離輸電的原理簡圖嗎??你能計算損失的電壓和電功率嗎?
2.3課堂應以問題結尾,引導學生課后探索
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教學活動不僅應以問題為開端和主線,而且還應以問題為終結。教學的最終結果決不應當是用所傳授的知識完全消滅問題,而應當是在初步解決已有的問題基礎上引發更多、更新和更進一步的新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使教學活動無止境地進行下去,把有效的、持續的思維活動引申到課堂之外,并且更重要的是能把學生引向創新之路。
在物理課堂上以問題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學生以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學習,圍繞問題實現師生的互動,它對于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對如何增強問題意識,如何富有技巧性地提出問題呈現問題,如何培養學生針對物理現象和生活實際提出問題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并貫徹于教學各環節之中,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