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雪峰 劉靜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正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期的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數學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最終阻礙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應通過教學目標分層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學習空間自主化、家校通力聯合化等培養策略,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就是培養學生具備數學思維方式,從而逐漸養成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僅僅致力于幫助、引導學生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已經遠遠不符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了。鑒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同樣具有不容小覷的作用,本文提出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可參考性策略。
一、教學目標分層化
新課程標準中將數學學科的課程總體目標、分學段目標從四個維度進行了劃分,即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一方面,應從教學的總體目標著手,按照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安排知識的前后順序;另一方面,應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已具備的知識水平,將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都進行分層化設計。
首先,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個體的知識與能力差異,致力于使所有學生包括學困生都能得到一般性的發展,最終達成使學優生更上一層樓、使學困生學有所得,以期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就是學生的現有水平與通過學習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區域。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之上,設置在原有基礎上具有適當難度的知識,通過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拾級而上,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有所發展。此外,在選擇回答問題的學生時,教師應根據對學生已有發展水平、能力的了解,簡單的問題讓那些思維能力稍弱一些的學生回答,有難度的問題讓那些思維能力稍強一些的學生來回答。這樣就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進而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針對本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現狀,積極開展以年級為本的教研,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
“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師應適當改變當前的教學方法,選用適合不同班級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來說,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聯系日常生活等貼近實際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象生動地學習數學概念。其次,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參與學習與互動學習。通過運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動手操作的方式,幫助小學生探尋數學規律,從而逐漸提升小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達成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標。
三、學習空間自主化
“新課程標準提倡探究性學習,鼓勵小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等認知活動突顯出來,讓學生開拓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創造性、開拓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讓學生自己發現數學問題,想方設法地分析問題,并提出可以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然后驗證能解決該問題的假設,最終解決該數學問題,這才是小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的完整過程。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小學生設計稍有難度的、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問題(前提是這些問題是在小學生最近發展區之內),給予小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分析與探索該問題的機會,從而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在此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其次,小學數學教師要靈活選用教學方法。
四、家校合作聯合化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學校、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家長不應該把本應由家庭、學校雙方共同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學校、教師。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其能維持的注意力時長較短,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40分鐘的課堂時間已經超出了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粗心大意、馬馬虎虎這些詞匯也就經常成為小學生的“標簽”。所以,在輔導學生作業和功課時,家長應當對孩子嚴格要求,今日事今日畢,并且幫助孩子養成做完作業后要認真檢查,形成課前預習與及時復習的良好習慣。其次,學校與家長要達成一致的教育方案。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教學目標分層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學生學習空間自主化以及家校聯合合作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機械的“填鴨式”教學只會打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意義,采取科學的、民主的教學策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其全,周明.年級為本的教研及其改進[J].教學與管理,2016(3):44-47.
[2]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23.
[3]傅春珠.新課標下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1):146.
作者簡介:畢雪峰,單位:青島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職稱:小學一級教師。劉靜,單位: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職稱:小學二級教師。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