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治鋼
摘 要:素質教育下,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度日益提升,在體育運動中學生的生理機能便會出現相應的變化,運動負荷是否合適就需要教師對此進行精細把握。運動負荷也是該門課程的關鍵內容,科學分配負荷有利于健康體質的養成,在體育課當中應注重技能和技術的提升,避免出現運動事故,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從而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均得到鍛煉,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戰略目標。簡要說明影響運動負荷的相關因素,詳細說明適宜控制運動負荷的策略。
關鍵詞:體育課堂;運動負荷;影響因素
在“健康中國”理念的影響下,各大學校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構建越來越重視,陽光體育活動逐漸興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著明顯的增強,然而在此過程中仍舊存在漏洞。在體育教學時過于注重體質的鍛煉而忽視了學生心理的體驗,對運動負荷的安排存在不合理的情況,使學生出現抵觸心理,這對素質教育和“健康中國”理念的貫徹是極其不利的,因此應合理安排運動負荷,使運動負荷處于適宜狀態,優化體育課程構建,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培育出體質和素質兼優的學生。
一、影響因素
1.教材性質
教材性質實際上就是對教材內容的概述,內容不同,其所包含的運動強度也會存在差異,部分教材中以前滾翻、后滾翻這種低強度的運動項目為主,這種項目的運動負荷相對較小。而部分教材則以跑步類項目為主,這種項目的運動負荷相對較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關注教材性質,結合學生體質狀況對教材進行全面剖析,從而選取出最為適宜的運動負荷項目。
2.場地器材
體育場地的選取和教學器材的優劣都會對運動負荷造成影響,比如有的學校體育課可以選用的場地較小,這就會導致學生運動的次數減少,次數少,強度必然會增加,在此狀況下運動負荷就會增大。此外若器材不足,學生練習的密度就會變小,這對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也是極其不利的,在此方面應尋找一個平衡點來使運動負荷達到均衡狀態。
3.教學設計
教師在對教學展開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實際上有很多,然而當前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得并不全面,此外還有部分體育教師并非專業的體育專業畢業,在教學時往往會存在一些漏洞,這就會導致運動負荷不適宜。學生在體育課上消耗的體力過大,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就會感到疲憊,此外若突然實行大強度大負荷的運動對學生身體也會造成損傷,因此教師一定要提升自身素養,做好教學設計。
二、適宜控制策略
1.合理預設
教師應加強自身知識和素養的提升,參加技能培訓來增強自身對運動負荷的理解,從而對多方面因素進行總結,做出更為精準的判斷,制訂出適宜的教學計劃。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優化分配,在器材不足的狀況下,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制作,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參與到體育運動中,調動積極性,而且能夠解決器材不足的問題。例如在接力賽當中,若接力棒不夠用,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用其他材料制作接力棒,這樣一來就解決了器材不夠使用的情況,從而使體育運動的密度達到均衡,運動負荷也就隨之達到適宜狀態。
2.有效監控
在體育課中實施監控讓學生運動負荷達到適宜的狀況。首先,科學監控。通過相關測量工具來檢驗,從而根據學生生理體征展開判斷,合理安排運動量;其次,經驗監控。教師根據自身從教的經驗,對學生外表體征例如面部顏色、呼吸頻率等狀況進行觀察,從而來適宜調節負荷,教師還可以翻閱相關中醫書籍來強化運動負荷的監控。最后,負荷指標。采用運動手環來對學生的負荷狀況進行監控,從而使整個體育課更具科學性,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從移動終端觀察所有學生的運動狀況,對此進行調節以達到負荷適宜。例如,在長跑項目當中,讓每個學生佩戴運動手環,通過移動終端來觀測每個學生的生命體征,發生有負荷過量的狀況時便中止此學生的運動,并讓其做一些小負荷運動來緩解。同時也可以觀察學生呼吸的頻率、面部表情和氣色,發現有異常狀況進行適宜處理,從而使學生的運動負荷達到均衡適宜。
3.適時調節
在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后還應根據課堂的實際狀況進行適時的調節,形成動態的調節機制。以推鉛球為例,首先,整體掌控。對全體學生的負荷進行判斷,據此來設置推鉛球的運動次數和間隔時間,在負荷小的狀況下,可以通過增加推鉛球次數來平衡負荷;其次,因材施教。由于每個學生的體質不同,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體質和推鉛球的難度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生分為A組、B組等。A組學生要求推鉛球的重量5kg,距離10米以上,B組鉛球重量4kg,距離8米以上,后面的分組以此類推,對不同分組安排不同的運動負荷,讓每個學生都擁有適宜的運動負荷;最后,自我調節。教師應培養學生自我調節能力,將與運動負荷相關的內容教授給學生,告知學生推鉛球的技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行上網搜索資料,學會自我調節,這不僅能夠使運動負荷達到適宜,而且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也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應合理制訂教學計劃,通過培訓和自我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并告知學生有關運動負荷的知識,讓學生擁有自我判斷的能力,這對運動負荷的控制具有極大作用。大數據環境下,體育教學也應與時俱進,運動手環的運用給運動負荷控制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科學的實時監控和有效的適時調節來使運動負荷達到適宜狀態,推動體育教學的繁榮。
參考文獻:
[1]劉晉.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達到適宜的運動負荷[J].中國學校體育,2016(10):17-19.
[2]張厚學,武興玲.例析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的安排策略:以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學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6(10):31-3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