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摘 要:品德教學課與其他學科是不同的。主要在于學生結合生活上的體會和自己思想上的感悟去理解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的教學方法和其他學科不同的在于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悟。教師只能在一旁循循善誘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則是這門課的宗旨所在。
關鍵詞:小學;品德教學;教學方案
小學生正處于懵懂無知的時期,就像一棵正在成長的小樹,為了避免小樹胡亂生長的枝節,這時就需要我們勤于去對它進行修剪了。而品德教學的意義在于,不僅要我們自己去對它進行外部的修剪,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也需要從內部進行修剪,這個內部的修剪指的則是思想上的建設了。我國一直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學生的德行放在首位,可見其重要性。要想讓學生學好這門課程,理解這門課,就一定要引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樂于去接受它、喜歡它,這門課才能夠順利地開展。
一、深刻認知環保的意義
小學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生活環境過于單調。對于很多事情都是處在表面上的認知,不會有太多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生活閱歷上就猶如一張白紙,這時就需要教師好好加以引導,才能畫出一副優美的畫卷。此外,教師可以多列舉一些真實的事例用作教學素材,以此展開課堂討論,拉近學生和品德教學課的距離,以此讓學生從而得到啟發和感悟。
以一則公益廣告為例,廣告中一個小男孩看到自己的母親辛苦工作了一天,下了班之后還去給自己的母親洗腳,自己從而得到啟發也每天端了一盆水給媽媽洗腳。教師可以結合這則廣告聯系書本上的知識,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和孝順父母。這則廣告有很強烈的視覺效果,雖然是平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則小事,但經過電視熒幕的放大之后便顯得舉足輕重起來。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感恩父母的教育,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感悟自己衣食住行的來之不易,從而引發自己的反思和感悟,做到感恩父母、孝順父母。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放映一些有關環保的幻燈片,幻燈片可以講述從一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如何一步步污染我們的大環境,破壞我們美麗家園的,以此告誡學生不亂扔垃圾,做到愛護環境。更要要的是教育學生對環保的認知,明白環保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環保,而不僅只是做到不亂扔垃圾。
教師可以舉辦一個小型的比賽,每人可以用自己家里的一樣廢棄不用的閑置品做成一件可以再使用的生活工具,每個學生都可以參加,比賽時將陳列每個學生的參賽作品,可以觀賞別人創意的同時,更能提高自己對環保新一步的認知,明白每一件東西都是有用的,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教育學生從源頭上做到不浪費資源,節約資源才能真正做到環保。勤儉節約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更好地繼承和發揚。
二、組織比賽,從實踐中談感受
對應著課本上的內容,一步步純理論的教學固然是枯燥無味的,更何況品德教學又是這樣需要深刻理解和感悟的一門學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應該多多地開展一些小游戲,聯系生活體驗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課本上所教給他們的觀點,加深體會。
例如,在教學《做個“快樂鳥”》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參加兩人三足的游戲,每個同學和另外一個學生綁著自己的一只腳,從起點出發走向終點,每次比賽共有五組人參加,最先到達終點的那一組學生獲得勝利。比賽開展之前,可以學生自行選擇搭檔的小伙伴,自行去組織練習。
游戲結束后,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比賽過程中有沒有收獲快樂,最大的感觸是什么,怎樣才能贏得比賽。是贏得比賽開心,還是享受這個過程開心,是結果重要還是過程重要。
在最后教師可以借助此次比賽向學生講述快樂的含義,快樂是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去努力把它做到最好。快樂是和朋友在一起為了一個目標團結協作,快樂是參與到活動中去,去享受那個過程。除此之外,還可以告訴學生團結協作的重要性,人在這個社會上生活就不可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與朋友家人還是老師同學都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離不開和別人的團結合作。
做的游戲都只是其次,一切在于學生對這個比賽的感悟,贏得比賽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從中學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樣的感悟,聯系實際能夠充分理解課本上所學的內容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品德教學的開展是希望學生可以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看待事物,比成績操行更重要的是德行與人品,這是要跟隨一輩子的事情,是一個人的標簽,更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情。希望品德教學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從小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正確的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領悟品德教學的真諦。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