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英
摘 要:目的:探討血液透析中對低血壓癥狀進行預防和護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選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43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所有血透患者采取低血壓預防及護理措施。結果:選取的43例血透患者,在治療期間共進行血液透析14500次,低血壓發生次數為310次,發生率為2.1%。結論:采取有效的預防及護理措施,是減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發生率、提高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血液透析;低血壓;預防;護理
引言
低血壓是血透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癥之一,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的發生率為15%~30%,尤其易見于老年人及并發心血管疾病的透析者,低血壓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透析不充分,低血壓還可誘發心律失常等、殘余腎功能進一步下降,典型癥狀為出冷汗、惡心、嘔吐,重者表現為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心率加快,一過性意識喪失,甚至昏迷.因此,探討防治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能使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得到最適合的透析治療,提高其生存質量,降低病死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43例患者的資料,對43例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為(55.2±2.1)歲,其中糖尿病腎病13例,高血壓性腎病8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慢性腎盂腎炎10例,其他原因導致的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進行2~3次/w血液透析。
1.2方法
1.2.1透析方法
使用國產山外山4000型透析機、瑞典金寶96K透析機,貝朗12、15透析器,透析器膜材料為聚砜膜和醋酸纖維膜兩種,膜面積為1.4~1.8m2。全部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透析液流量為500mL/min,透析次數為2~3次/w,透析時間為4h/次,血流量為200~280mL/min,應用肝素0.3~0.5mg/kg。
1.2.2透析中低血壓的預防
對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預防主要分為3個部分:第一,掌握低血壓的臨床表現患者在出現低血壓前大多都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表現,例如視線模糊、心悸、胸悶、頭暈、惡心、嘔吐、出汗或伴隨著抽筋等。常見的低血壓臨床表現除上述癥狀外,情況嚴重患者會出現臉色蒼白、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對其進行血壓測量會發現有明顯下降,甚至無法測出。此外,有些患者在發生低血壓時還會如頻繁打哈欠、有便意以及背部酸沉等特殊現象。因此,護理人員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在對血透患者的護理中做到認真負責、細心耐心,善于從細微處觀察患者情況,及時的發現患者異常并采取措施,能有效的防止血透患者發生低血壓;第二,對低血壓的緊急處理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發生低血壓時應立即使患者平臥、頭低位,降低超濾速度,情況嚴重者立即停止超濾,調低血流量。快速輸入0.9%生理鹽水100~200ml或50%葡萄糖20~40ml,也可對其給予白蛋白、血漿輸入,并供給氧氣。心源性低血壓患者則根據情況給予升壓藥或強心劑。若經過上述緊急處理后,患者低血壓癥狀仍無改善,則立即終止血液透析治療;第三,透析低血壓的預防在進行透析治療前應先準確的制定治療方案,避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脫水過多或過快現象,而后根據患者治療的具體情況調整透析方案。對于反復發生低血壓或具有低血壓傾向的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時主治醫師可以考慮降低血透超濾率或采用超濾曲線透析的方式,并增加其透析次數。因為高鈉可在透析時減少血漿滲透壓的變化,因此可采用“先濃后低”的方法,透析的初始提高Na+濃度,在透析進行時則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調低Na+濃度。此外,采用“先快后慢”的方法,在,能降低患者在透析后期心血管系統的負擔。采用低溫透析即透析時將透析液溫度調低,可使血管收縮,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提高腎上腺素的水平,從而升高血壓。
1.2.3透析中低血壓的護理
1.2.3.1健康教育
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教育,讓其充分認知到對血透患者來說控制進水量的重要性以及進水過多的危害性。可通過開展定期座談會或集中講課的方式,讓患者對血液透析前后以及透析時需要注意的各項問題,掌握好透析期間控制進水量的技巧和方法,告知患者在飲食方面應攝入高蛋白低鈉食物。教導患者在透析前避免服用降壓藥,以免引起低血壓;禁止患者在透析前和透析進行時進食,避免引發低血壓。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知識教育,取得配合,提高透析治療效果。
1.2.3.2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充分關愛患者,消除患者在透析前的各種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針對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輔導護理,根據其需要給予其鼓勵或安慰。為患者制定合適的飲食計劃和康復目標,讓患者積極的參與到透析低血壓的預防與治療中。
1.3療效評價標準
對患者實際監測到的血壓值也就是收縮壓下降4kPa或平均動脈壓下降2.7kPa以上表示其發生了透析低血壓,在經過護理和治療后,患者的血壓恢復至自身正常水平,低血壓癥狀完全緩解則為治療有效。
2結果
選取的43例血透患者,在治療期間共進行血液透析14500次,低血壓發生次數為310次,發生率為2.1%。對低血壓發生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和有效的護理后,所有患者的低血壓情況都得到糾正,繼續進行透析治療。
3討論
低血壓作為血液透析中常見的并發癥,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透析治療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嚴重情況下,還會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等其它并發癥,甚至造成患者腎血流量減少及殘余腎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使患者的生命安全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因此,加強對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預防與護理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小鳳,陳春蓮,黃碧云.分層護理干預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預防低血壓的臨床應用價值[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24):139-140.
[2]吳小玲.血液透析前早期護理干預對透析性相關性低血壓的預防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33):163-164.
(作者單位:興隆縣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