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洪波
摘 要:教書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宗旨。體育教育也應以此為宗旨。本文通過對體育教學特點的分析,以及對學校體育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探討,提出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德育;體育教學;途徑;方法
德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處于首要地位,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讓我們來看看:體育是個大舞臺,中學體育教學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則是通過體育教學去實現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神圣使命的。作為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滲透更為突出,中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和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 在這一時期中, 他們的心理特征表現得更加明顯,如運動中好表現自己、女生不愛參加激烈運動等,體育課的特點是在不斷參與活動中進行,這就為我們提供良好的時機,因此,利用體育課所提供的有利條件,自覺將德育的豐富內容寓于體育教學的動靜之中,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養,以下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和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內容提出幾條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入手途徑供大家探討。
1體育教學的特點
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相比具有許多突出的特點:
1.1體育教學的復雜性
由于學生的生理特點有很大的差異,同時每個人又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因此不同的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極為復雜,在體育活動中也有各自的特點,使體育教學比一般學科顯得復雜。
1.2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體育教學的內容是很豐富多彩的,從其所擁有的項目看可以分為田徑、體操、球類、游戲、民族體育(包括武術)、韻律活動等等;從運用的形式上看可以分為速度、力量、靈敏、技巧的等等。
1.3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體育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多樣,這些方法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觀、易行等特點,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果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得當,那對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將具有顯著的效果。
1.4體育運動的競爭性和集體性
競爭是體育運動最突出的特點,它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在競爭過程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行為特征都充分地暴露出來,各種思想都隨時表現出來。另外,體育運動還具有明顯的集體性。這種競爭性和集體性使學生產生一種對集體的向往,這種向往所轉化出的凝聚力對個性品質和活動本身所涉及的社會道德規范,在體育活動特有氛圍中的形成和改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體育教學為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有利的條件。
1.5體育教學效果的直觀性
體育教學的另一個主要特點是它的教學效果的直觀性。經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堅持不懈的鍛煉,體育教學的效果將會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如學生身體的逐漸強壯、抗病能力的增強等都能給人以直觀的感覺。
2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包括政治思想的認識和道德行為等方面,可歸納為:
2.1愛國主義教育: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2.2學習目的性教育:明確學習目的,把學習提高到對社會的責任感的認識。
2.3辨證唯物主義教育:認識體育的科學性,相信和尊重科學鍛煉身體的道理。
2.4組織紀律性教育:自覺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嚴格執行課堂常規和體育游戲、體育比賽的各項規則。
2.5集體主義教育:熱愛集體,正確對待個人與集體,增強集體觀念。
2.6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師,友愛同學,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和良好的體育道德作風。
2.7意志品質教育:勇敢堅毅,競爭進取,吃苦耐勞,自尊自強,自信自制。
2.8愛護公物,熱愛勞動教育:愛護體育場地器材,積極打掃體育場地衛生。
3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
3.1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德育滲透的前提。讓體育教師,任課教師充分認識到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的份量,以改變教師光抓住智育,忽視德育和體育的舊觀念,提倡德、智、體、美等諸育共同發展。青少年時期正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最需要運動,因為通過運動可以提高學生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體格健壯;同時生長發育正常又能促進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提高學習效率。
3.2重在課堂教學
3.2.1結合課堂常規進行德育滲透。課堂常規教育是體育教學的要求,建立和貫徹體育課堂常規教育的過程也是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的教育過程。
3.2.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學生有多 方面的學習內容,如跑、跳、擲、基本體操、游戲、球類等。在這些內容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往往是游戲,因此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教學中滲德育無疑是最好的捷徑之一。
3.2.3結合組織教法進行德育滲透。合理地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為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完成各種練習任務時,必須用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難,圓滿完成。
3.3抓好以"點"帶"面"
學校的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學校組織的各種代表隊是由學校各類體育尖子組成的。做好這一部分學生的思想工作,對促進學校群體工作的開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因為這些尖子在各自的班級中往往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他們的一舉一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班級中其他同學對體育的態度。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可以促進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為群體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實基礎。
3.4教師應樹立良好的形象"身教勝于言教"
教師本身就是教育內容的體現者和表現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品德、言談舉止都會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師上課遲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學態度不嚴謹、業務不精等不良行為,將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作用。為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嚴于律己、為人師表,要以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技藝去教育啟迪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在學生心里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5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方法進行交流,如對動作不協調的學生多加鼓勵,對生病學生多給溫暖;經常進行師生交心活動,善于運用表揚和批評等手段,會使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情感。這樣,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學生會自覺愉快地接受,甚至還能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這種和諧、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學氣氛中,才能起到激勵其奮向上、積極進取的作用
3.6結合偶發事件的處理進行教育
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時有發生,教師應及時、充分地利用偶發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籃球比賽中,有個別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比賽的生動事例,及時給學生以恰當的鼓勵與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對偶發的不良事件則指出要害,給予適當的批評又能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綜上所述, 中學體育教學, 應以"育人"的目標出發, 堅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備課, 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提高學生身體的心理的素質, 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 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健.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山東體育科技》,1999年,第21卷第2期:72-73
[2]楊兆軍,魏紅英.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體育教學》,2000年,增刊:28。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