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祥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對于教育教學開展的方式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和持續改進,盡可能地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起良好的教學情境,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們參與課堂、快樂學習。而幽默語言的使用就是集中學生們課堂有效注意力、營造課堂氛圍的重要舉措,在這樣的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之中,學生們的思維往往更發散、更活躍,對學習的參與興趣和探究熱情更高漲。
一、在新課程導入中運用幽默語言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弊端就在于對小學生心理和年齡階段特點重視不夠,僅僅按照統一性進行實施,致使很多小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天性泯失,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整體設計、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應當充分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精細化、精準化構思,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幽默語言的合理運用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激趣”,努力打造宜教則教、宜引則引的靈動性、多元化課堂。在《司馬光》一文的教學中,筆者運用了這樣的導入:先將“司馬光砸缸,咣當”寫在黑板上,然后教師先讀,讓學生們跟著讀,讀完之后學生們就會哄堂大笑,然后向學生們闡釋:這是偉大的表演藝術家趙麗蓉老師與侯耀文老師在春節晚上的一段對話,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那么司馬光當時為什么要砸缸呢?是否砸成了?是否有“咣當”的響聲?我們今天一起來學一學《司馬光》。在《比尾巴》一章節的教學中,筆者用兒歌進行導入,并且故意念錯:“兔子的尾巴長、猴子的尾巴短,老鼠的尾巴最好看”,學生們在課堂下面紛紛指出:“老師,你念錯了,正確的應該是……”。通過這樣的幽默性語言的運用,學生們就能夠在內心深處充滿興趣,跟著教師的思維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從實際看,學生們對于整篇文章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也非常深刻、到位。
二、在錯誤的矯正中運用幽默語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粗心大意,容易馬虎,在語文作業或考試過程中肯定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的學生寫出的字缺筆少畫,有的學生不小心寫成了錯別字,而且學生們的自尊心非常強,如果直接提出來批評學生,他們往往會有一定的焦慮心理或逆反傾向,而如果教師在學生錯誤的糾正上運用一些幽默性的語言,學生們就會很樂意接受并進行認真的改正。在“濫竽充數”成語的教學中,有的學生由于不認真,將其寫成了“濫竽成數”,有的學生甚至寫成了“爛魚充數”,在課堂上筆者并不是急于指出學生的錯誤,也沒有直接讓這名學生站起來解釋這是為什么?而是將學生們所犯的錯誤寫到黑板上,問學生們:“誰能夠給大家解釋一下‘爛魚充數這個成語有什么出處、是什么意思呢?”結果引來了學生們的哈哈大笑,有些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的學生都馬上翻起自己的作業,看看是否犯了錯誤,而且學生們心里邊會非常感激老師:“幸虧老師沒有當面指出我的錯誤,否則自己會沒臉了。”這樣的幽默語言就能夠將原本需要學生們回答和解決的問題變成了教師的提問和提醒,學生們非常樂意接受這樣的幽默語言使用,在有效實現對學生們錯誤糾正的同時,實現了對課堂教學氛圍的最大化活躍。
三、在重要時間節點中運用幽默語言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沒有幽默存在的課堂是乏味的、令人厭惡的。”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學生們在課堂的中后期是注意力最不集中、最容易走神的階段,很多小學生會想快下課了,課間玩兒些什么呢?而且學生們也會感到一定程度的疲憊,教師要認真把握好這一時間節點,強化幽默語言的運用,讓學生們原本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和舒展,將學生們分散的注意力有效地拉回到課堂之中。在《南轅北轍》一文的教學中,在進行了生字生詞的講解以及文章大意的闡釋之后,發現很多學生們在下面打瞌睡、提不起精神,筆者就以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們思考:這個騎馬到楚國去的傻子,腦袋究竟是不是被驢給踢了啊?大家想想看,如果他的馬跑得足夠快、帶的銀子也足夠多,那么有一天他是否能夠到達目的地呢?這樣的幽默性語言再加上提問,引發了學生們興高采烈、爭先恐后的討論,有的學生說:“傻子永遠都不會到達,只能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有的學生說:“傻子有一天是會達到的,因為地球是圓的”。有的學生說:“傻子其實不傻,而是一個真正的智者,他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去楚國,而是聲東擊西,躲避來自楚國的戰亂,因此跑的越遠越好”。這樣的幽默教學不僅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重新集聚到課堂中,而且實現了他們思維的發散,強化了他們對寓言道理的認知。
結束語
幽默語言是新形勢下強化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師應當在新課程導入階段、在學生錯誤解決之處、在重要時間節點之中進行恰當、合理的運用。
(作者單位:溫州市平陽縣鰲江鎮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