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香
摘 要:通過調動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全面參與管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主人翁意識,培養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為人生的發展提供動力。
關鍵詞:自主管理;動機;實踐;能力
近幾年,我們根據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需要,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小學生自主管理進行了探索實踐。2016年我校廣東省中小學德育創新項目課題《小學生自主管理》獲優秀課題獎,自主管理成為我們的管理特色。
一、激發學生參與管理的動機,提高自主管理的實效性
“動機是一切活動的原動力。”做任何一項工作,只有明白了做什么,為什么做,怎樣做,然后想去做,才會主動發自內心認真地去實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做好宣傳工作,達成共識
我們通過主題中隊會、校園電視臺、學校宣傳欄、升旗活動等讓每一個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實行自主管理及其操作方法,在自主管理中自己該怎么做等,從而激發他們參與的興趣。通過家長會、校訊通、班級QQ平臺、致家長一封信等,讓家長知曉學校實施自主管理的情況及家長該怎么配合。通過教師大會、年級會、教研會讓每一位老師達成共識,自主管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有效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但是需要各學科互相滲透與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一系列的宣傳使學校、老師、學生、家庭思想統一、步調一致,為順利實施自主管理做好了有效的鋪墊。
2.明確奮斗目標,增強自主管理目的性
學校對各年級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培養目標,每個班根據年級培養目標,由師生共同制訂班級目標,每個小組在班級目標的指導下制訂出小組目標,最后每個小組成員根據小組目標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個人目標。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個人目標張貼在班級“奮斗目標欄”,便于隨時對照、鞭策自己不斷向著目標前進。要注意的是各班制定目標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符合其年齡特點,使目標更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3.營造平等和諧的班級氛圍
魏書生曾說:“民主管理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多數人參與決策,參與比較復雜的工作。”要實現自主管理,必須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老師面前敢于發表意見,在同伴面前敢說敢管。那么,老師必須想辦法給學生樹立榜樣,尊重和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當成班集體的一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同時,幫助學生干部樹立威信,尊重班干部的工作成果。為了保持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要定期進行小結、評價激勵,使學生在班級的管理和協調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自我管理的意識也就不斷提高。
二、實行民主選舉,人人有機會參與管理
1.民主選舉
每個學年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都舉行一次大隊委競選,候選人通過競職演說和才藝展示的方式體現競爭力。競選前先由學生向本年級老師自主報名,然后由年級老師推薦候選人。候選人要充分準備演講材料和才藝節目,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利用校園電視臺組織候選人競選演講和才藝展示,各班同時收看,并進行投票,最后,公布每個候選人所得的票數,票數多的當選。這樣,給每個人提供了表現自我的公平機會,讓學生自己選舉干部,為民主實踐提供了一個現實的、很好的平臺。
2.設立“班務小管家”
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每個學生都擔負一項具體的管理工作,人人都可為集體作貢獻,人人都意識到自己是這個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既可以起到換位思考的作用,又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團隊精神等,從而在實踐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職責與義務,真正培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參與中實現自我教育,進而實現自主發展。
3.實行干部輪換制
讓學生有機會體驗不同角色不同崗位的工作,有利于學生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同時能站在同伴的角度思考問題。如:小組成員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及本人意愿組合的,相對穩定,組長及成員每學期換一次。“班級小管家”依據工作效果及大家的評價決定輪換,能適應且獲評高的十周換一次,否則隨時換。班長每周一換,任期一周后進行班長一周工作評價,并推選出下周班長。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1.班隊會自主化
班主任提前將活動的時間、主題、范圍公布,讓同學們自己去收集材料、設計方案,自己去分工準備,班主任則是同學們的顧問和教練。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對活動的主題、內容、形式、主持等進行評議,促使下次活動搞得更好。
2.學生評價自主化
以往我們的評價體系,往往是教師一錘定音,新的班級管理理念告訴我們,這樣的評價不利于學生自我管理約束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我們通過自評、互評,小組評、家長評、老師評,把自己所取得的進步記錄下來。
3.社團活動自主化
把班務自主管理方法運用到學校其他社團活動中,學校“夢之聲”電視臺、“小蜜蜂”文學社由學生供稿、編輯、整理、主持;“悅讀館”讀書會,從借書、還書、圖書整理修補,到閱讀交流、圖書漂流,每一次活動盡量由學生自主組織。這些豐富多彩的社團自主活動為自主發展提供了更多更廣闊的空間。
學生在管理自己、管理別人、接受別人管理這一互動的過程中,自覺接受美的熏陶,情的啟迪,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提高了辨別是非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能更有效地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成斌.自主教育提升學校品質的實踐研究[J].師道,2016(10).
[2]張浩.“幸福教室”:素養導向的學校整體改革實踐[J].人民教育,2017(11).
[3]董莉.強化自我認知與管理,實現自主規劃與發展[J].人民教育,2016(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