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美芬 白永金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學校對小學班級管理給予充分的重視。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互動中的主體地位,多關心學生,與學生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更好地管理班級事務。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就如何提升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有效策略
一、尊重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傳統教學中,大多教師在課堂上過于樹立自己的威信,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引導學生,給學生灌輸“只有教師說的對”的思想,若學生回答錯誤了便會進行嚴厲的責罰。而且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對話的幾率很小,教師在小學生心中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使得小學生害怕教師,在課堂上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敢與教師親近。這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觀,不利于教師有效地管理班集體。所以,教師在管理班集體時要優化教學模式,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學生,關注、尊重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與學生多互動、交流,讓學生把教師看作是自己的一個好朋友,從而建立互相信任、平等自由、尊重、融洽的師生關系。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一同探討問題,傾聽學生的意見,多鼓勵學生表現自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意,從而構建高效學習課堂。
二、教師引導,共同建立班級制度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建立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就必須要建立有效的班級制度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自我控制力薄弱,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遲到、課上說悄悄話、吃東西、打瞌睡等現象。而光靠教師來制訂班級制度是遠遠不夠的。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制度,不僅需要教師的參與,更需要全班學生的支持和遵守,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共同建立班集體制度,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據大家贊同的結果來制訂班級制度,讓學生每天按照班級制度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而且在教學中制訂班級制度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他們可以通過制訂班級制度,明確自己在課堂上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情,正確認識班級制度給自身帶來的有益之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意志力。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小學教學中,教師按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這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評價方式是指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展開評價,不僅要看學生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發展過程。教師為做好對學生的評價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1)教師在管理學生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從多個方面評價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總是積極地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可以表揚這些學生,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從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又比如一些學生在班級中與同學友好相處,愛護班級公共財物,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表揚,讓其他學生學習。(2)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我評價,說一說你對班級管理制度認同的地方和你認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你的建議。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優秀班集體。
四、帶領學生開展集體活動
心理學家曾經表明:如果一個班集體沒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就會很壓抑,沒有活力,這不利于建設優秀的班集體。況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喜歡表現自己,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但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教師為了快速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只是為學生講授課本上的東西,沒有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平臺,長時間的學習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抗拒心理,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樣不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也不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為改變現狀,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個性差異等,引導學生開展各種集體互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傳統節日來開展各種活動,清明節組織班集體去烈士林園掃墓、六一兒童節舉行聯歡晚會、國慶節舉辦“愛國主義演講比賽”、元旦舉行“新年詩詞會”等,鼓勵全班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既可以收獲樂趣,還能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2)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例如,學到《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看一看小石子放入水中會有什么情況發生;又例如,學到關于山峰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在學完這節課時,抽學生放假時間,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去爬山,感受自然風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每一個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共同建立班集體制度,讓學生學會約束自己。教師還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學生,讓學生保持積極地學習心態,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為學生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美.對創新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8):117.
[2]以琴.新課程環境下的小學班級管理探析[J].文學教育(上),2016(4):154-155.
[3]朱丹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研究[J].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0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