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運坤
摘 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城市市政道路產生病害的主觀和客觀原因,針對瀝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產生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控制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要避免質量缺陷與很多因素有關,如施工設備、施工水平、管理水平、技術質量因素等。只有全面提高施工隊伍的整體素質,真正做到按施工技術規范施工,按操作規程操作,才能避免或減少質量缺陷。
1 市政道路病害產生的原因
1.1 主觀原因。工程技術施工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有些發包商為了節省工程投資造價,降低工程成本,將工程單價壓得很低,一些具備施工條件的單位很難接受此項工程。有些單位在管理上的疏漏,造成質量上的問題很多。有的為了節約資金,節省材料,獲取更多的利潤,在施工中不按質量要求去執行。
1.2 客觀原因。
1.2.1 雨水井、檢查井與路面狀況。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輔助設施多,所以,大多數雨水井都設在行車道上,還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檢查井也設在行車道上,因此,當其井背寬度較小時,回填夯實就十分困難,壓實度檢查也難以進行。施工中經常發生的疏忽或監控不嚴,必然使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導致常見的雨水井及檢查井與路面接縫處出現塌落缺陷,造成行車中出現跳車現象。
1.2.2 路基填土、溝槽回填壓實度狀況。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保證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的基本條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鋪設了各種不同的管線,因此,其溝槽回填的密實度對道路路基的影響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線溝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關鍵部位;回填壓實的質量通病為超厚回填、傾斜碾壓、填土不符合要求,這些均會造成回填土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密實度。
1.2.3 人行道上的路況。在人行道施工中,由于檢查井蓋板大,安裝較難,極易出現檢查井蓋板與路面高差超標現象,交付使用后,可能發生絆腳現象。
2 瀝青混合料路面的通病及防治措施
2.1 路面不平整。通?。翰ɡ耍瑸r青撒布不均形成油壟,經過行車不斷撞擊而造成高低不平;壅包,面層較薄,以及面層與基層的粘結較差,容易產生此現象;坑槽,基層局部強度不足,在行車作用下容易產生。
防治措施:輕微的波浪可在熱季采用強行壓平的方法處治,嚴重的波浪則需用熱拌瀝青混合料填平。一般采取鏟平的辦法來處治壅包。坑槽處治的方法是將坑槽范圍挖成矩形,槽壁應垂直,在四周涂刷熱瀝青后,從基層到面層用與原結構相同的材料填補,并予夯實。
2.2 施工接縫處理不當。通?。簽r青路面的各種施工縫處,由于壓實不足,容易產生臺階、裂縫、松散的現象。防治措施:縱橫冷接縫必須按有關施工技術規范處理好,在攤鋪新料前,須將已壓實的路面邊緣塌斜部分用切割機切除,切線順直,側壁垂直,清掃碎粒料后,涂刷 0.3kg/㎡—0.6kg/㎡粘層瀝青,然后再攤鋪新料,并掌握好松鋪系數;縱向接縫須采用合理的碾壓工藝,在碾壓縱向接縫時,壓路機應先在已壓實的路面上行走,碾壓新鋪層的 10cm—20cm,然后壓實新鋪部分,再伸過已壓實路面 10cm—20cm,接縫須得到充分壓實,達到緊密、平順的要求。
2.3 混凝土板塊裂縫。由于養生不夠,角隅處基層接觸面積較小,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壓力大,基層相對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撐,角隅處便產生局部裂。切縫時間過遲,造成收縮裂縫和開放交通后路面基層有下沉致使板塊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誤或原材料問題產生裂縫。
防治措施:混凝土板澆筑后,按規范規定時問及時覆蓋養生。養生期間必須經常保持濕潤,絕不能曝曬和風干,養生時間一般不應少于 14d。角隅處要注意對混凝土的振搗,必要時可加設角隅鋼筋,軟土路基地段,可作加固設計,做成鋼筋混凝土路面板。切縫時間,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 25%—30%時可以切縫。
2.4 其他通病。通?。悍河?,由于混合料中瀝青用量偏多,瀝青稠度太低引起的;啃邊,瀝青路面邊緣不斷缺損,參差不齊,路面寬度減小。
防治措施:可以根據泛油的輕重程度,采取鋪撒較粗粒徑的礦料予以處治;對啃邊的處置方法是設置路緣石、加寬路面、加固路肩。
3 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質量的管理對策
3.1 完善市政工程建設系統的質量管理體系。
3.1.1 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規范與指導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至竣工驗收各階段、各環節對各部門、各參建單位的各項管理工作。
3.1.2 完善招投標管理辦法。進一步開放工程建設市場,避免地方壟斷。優化施工招標評標辦法,使創精品工程或施工質量好的企業更容易中標,或有更多的機會中標,避免施工單位的惡性價格競爭,使中標價回歸理性。
3.1.3 完善對各單位的監督與考核。建立并完善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檢測單位的工作監督與考核辦法,形成對各單位的評級與優選制度。
3.1.4 完善獎懲制度。完善對工程建設管理單位與個人的廉政考核與處罰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業主的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大綱,明確并規范質量管理的內容、標準、程序、方法、準則等。
3.2 加強對施工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考核和獎懲。
3.2.1 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督與考核。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現場施工質量的監控與考核。采用定期檢查和現場臨時抽查等方式對施工質量的整體運行情況和關鍵部位的質量狀況進行監督與控制。這樣的監督與控制應由業主、監理、質檢站等聯合控制。對監控與考核的內容應根據不同的工程內容和要求詳細討論研究制定。
3.2.2 加強對施工運行的檢查與考核。對施工單位的施工投入、工程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狀況的檢查與考核。重點考慮對承包人是否有合同違法行為、承包商的組織機構及主要負責人的到位情況、主要施工設備的投入情況、質量控制程序的遵守、材料質量控制情況、施工方案、現場實體質量控制情況、內業資料等方面進行檢查考核。
4 結語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而影響市政道路施工的質量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必須從路基、水泥砂石穩定層及混凝土路面等幾方面針對施工中易出現的各種質量通病,采取針對性的質量控制措施,才能通過科學管理,保證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控制目標的實現,以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魏永波.城市道路施工質量管理及控制[J].企業研究,2015(16),109.
[2] 唐開勇.淺談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30),167-168.
[3] 李松巖.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民營科技,2015(01),142.
[4] 關鶴松.淺議道路施工中的質量問題和解決辦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6(09),123-124.
(作者身份證號碼:210281197912306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