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良
摘 要:民辦高校的科研成果與高校的教學水平和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同時,科研成果的研究又與科研實踐密不可分,所以,高校在鼓勵教職人員開展科研項目時要注重科研成果的應用和推廣,探索有效的科研成果應用轉化推廣研究方案,以期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本文將就民辦高校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推廣研究展開論述。
關鍵詞:科研成果;民辦高校;應用轉化
引言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進步,許多公司科研項目的開展都是根據實際的生產需要,而實力較強的高校或是其他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卻不被大多數人所知,所以其實際的應用轉化推廣也就受到一定阻礙。民辦高校要想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和學校綜合實力就需要對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加以探索研究,找到實際可行的推廣方案。
一、我國民辦高校開展科研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受到辦校條件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無論是研究成果的質量或是數量在全國各大高校中均處于較低水平,雖然近幾年隨著國家對民辦高校逐漸重視,科研現狀有所改善,許多高校科研論文的數量都有所增長,但這些論文卻大多都沒有得到實踐應用。民辦高校的科研推廣仍受到許多方面的限制,存在諸多問題。
(一)項目來源有限,科研經費短缺
由于民辦高校初期綜合實力較差,要想獲批省級的科研項目難度較大,所以,獲得省科技部門的科研批準對一個民辦高校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榮譽。近年來,民辦高校的科研考核條例對成功獲批省級科研項目的團隊的獎勵大幅提高,能夠成功申報獲批的項目數量仍屈指可數,可知民辦高校是很難獲批高級別科研項目的,而其他科研項目的來源也受到各方面的桎梏。除此以外,國家級科研基金的審批對于民辦高校來說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工作,又由于審批成功之后,民辦高校所能獲得的經費也是有限的,更何況有時這點有限的經費還會進行劃分。
(二)科研成果的質量有待提高
民辦高校中也不乏科研能力較高的教師,但由于高校的教學任務繁重,且有大量的任務指標和無實際意義的考核,這些教師的許多時間和精力都無法用于科研,所以,雖然民辦高校中不乏從科研院或其他科研機構聘請的科研人才,卻仍然難以發表高質量科研論文,難以對科研成果開展有效推廣。目前,各大高校重點實驗室的建立如火如荼,但如果這些實驗室不能在一定的期限內呈現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最終就會導致所謂的重點實驗室流于表面,難以代表高校的科研水平,甚至影響高校的科研發展。
(三)科研成果缺乏轉化價值
科研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社會,但目前來說,許多高校過于追求量化的科研指標,科研論文的數量與日俱增,但實際的成果轉化卻反響平平。誠然,論文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高校的科研水平,但那只是代表理論,難以反映科研的實際價值。好的科研成果可以轉化推廣,進而為社會提供經濟或是其他方面的效益,與高校相比,企業的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水平較高,就是因為企業的科研要求是呈現出實際的社會經濟效益,而高校的科研大都僅是到達實驗室的實驗階段,難以量化生產,推廣于社會。
二、促進民辦高校科研成果應用轉化推廣的策略
(一)明確科研研以致用的目的
各高校無論是出于何種目的開展科研,都不能忘記所有的科研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服務于社會。民辦高校要進行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項目,為社會提供良好的科研服務,而不能僅將科研的目的放置于學校這個層面。明確研以致用的科研目的,才能真正開展高水平科研實踐,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效率。
(二)打造科研信息發布平臺
科研項目的成果要想進行應用推廣,需要的可能不僅僅是一個科研項目的資料。各高校的科研成果大都由實驗室一線科研人員所掌握,只有將這些科研人員手中的科研資料進行整合規劃,才能將科研成果最終加以應用推廣。打造科研信息發布平臺可以推動各高校科研團隊之間的合作,結合各科研團隊的優勢,整合科研成果,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和推廣。同時,為解決民辦高校申辦省級科研項目較難的問題,高校也可與省部科研研究所聯手打造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的研發平臺,以此為橋梁,逐步提高高級別科研項目的申報成功率。
(三)建設科研成果轉化管理機構
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不僅與科研本身有關,更與科研人員息息相關,所以,民辦高校若想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就要建立人才管理和科研管理相結合的科研成果轉化管理機構。首先,這個機構要致力于建設理論與實踐能力雙強的科研師資團隊,結合高校的科研特色進行科研研究,同時,對最終的研究成果進行分級考核,鼓勵科研實踐,鼓勵科研人員共享科研成果,推動科研應用。
三、結束語
由上可知,民辦高校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推廣研究現狀不容樂觀,除了以上種種策略,民辦高校也可從國外科研機構吸取經驗。高校科研也要注重與教學的結合,帶領學生進行科研,提高學生科研實踐的能力,同時也促進學校的科研發展,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鄭海峰, 韓麗英.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研究與實踐探索[J].黑龍江科學, 2016, 7(21):94-95.
[2]鄭海峰, 韓麗英.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困難癥結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 2016(33):145-146.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