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消化系統中最為重要的器官之一。當食物進入胃中,會在胃酸、消化酶與胃蠕動(機械碾磨)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隨后進入腸道被人體吸收或排出。胃酸是消化液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其化學本質是酸性很強的鹽酸。食物會被胃酸所腐蝕、消化,但胃壁本身卻不怕胃酸,這神奇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〇 胃黏液
胃由黏膜層、黏膜基層、黏膜下層、固有基層以及漿膜層構成。胃黏膜層以下分布有腺體,腺體分泌出來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到達胃腔便會對食物進行消化。同時,這些腺體會分泌黏液,在黏膜層上形成黏液層以隔離胃酸。來自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科的令狐恩強主任告訴我們,胃黏液就是胃的“保護神”,它不僅能保護我們的胃不受傷害,還能防止胃癌發生。
〇 揪出傷胃“壞蛋”
胃黏液一旦受到傷害,它對胃黏膜的保護作用就會減弱,胃中的消化液便會傷害胃黏膜,導致一些慢性炎癥,甚至誘發胃癌。保護胃黏液,首先要揪出那些傷害胃的“壞蛋”。
1.胃酸過少
胃酸過少是導致胃癌發病的重要誘因。正常情況下,胃酸的pH值在0.9~1.5,這樣的酸度能夠對進入胃腔里的食物進行腐蝕、消化,同時對胃里的細菌產生殺傷作用。胃酸太少會使食物消化不充分,增加胃腸道負擔。同時,過多的細菌在胃里繁殖,細菌所分泌的一些致癌物質會導致胃癌發生的風險增高。
【癥狀表現】納差、腹脹、惡心、嘔吐等。
【刺激胃酸分泌的方法】
首先,肉類的消化需要胃分泌大量的胃酸,適當食用肉類對胃酸分泌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肉類的油脂含量也比較高,能夠保護胃黏膜。
另外,專家告訴我們,食用堿性的食物會中和胃酸,食用酸性食物能刺激胃酸分泌。但需注意,如果胃酸過少,吃酸性食物只能起輔助作用,仍需就醫尋求診治。
【小貼士】
酸性食物: 淀粉類食品、動物性食物、甜食、精加工面食、油炸食物或奶油、豆類等
堿性食物:大部分蔬菜、水果、
海藻類、堅果類、發過芽的谷類、
豆類等
2.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并不是生長在胃黏膜表面,它會深入黏膜中繁殖、生長。這一過程會造成胃黏膜保護不全,胃黏膜保護不全會出現頂漏現象,即胃酸直接進入并傷害黏膜層。胃酸進入組織間隙,正常黏膜層的中性環境被破壞變成酸性環境,胃壁組織被腐蝕,炎癥、腫瘤也隨之而來。
幽門螺桿菌在中國的感染率非常高(普通人群感染率達到60%)。同時,人體對幽門螺桿菌不具備免疫力,感染過幽門螺桿菌的人即使治愈后還會有再次感染的危險,所以飲食衛生很重要。
【癥狀表現】胃炎和胃潰瘍患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可達到90%以上,故出現泛酸、噯氣、胃脹胃痛等胃部不適時建議就醫診治,排除感染可能。持續的口腔異味也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建議及時就醫處理。
【應對幽門螺桿菌的辦法】
1.采取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取菜。
2.避免口對口給嬰兒喂食。
3.水煮沸后再飲用,食物烹熟再食用。
4.牙具等清潔用品放于通風處保存并定期消毒,衛生間保持潔凈。
5.出現胃部不適需及時就醫,積極治療。
〇 保護胃黏膜的食物
1.黃油
胃平滑肌會節律性地蠕動,將胃中的食物擠壓、碾磨以輔助消化,并將食物向下推動到腸道。如果缺少潤滑,這一過程中食物很容易直接“刮傷”胃黏膜上皮,引發胃炎等疾病,長此以往也有可能誘發胃癌。
黃油富含油脂,食用后能潤滑胃黏膜上皮,相當于給胃黏膜涂上一層“保護膜”。同時,黃油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有助于營養黏膜,促進黏膜修復。但是黃油熱量較高,每人每天攝入不宜超過20克。攝入黃油的同時最好減少植物油攝入量。
【注意】植物黃油其實是人造黃油,又稱氫化植物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有害,不建議食用。
2.辣椒
辣椒里主要成分是辣椒素,能刺激胃黏膜分泌更多的黏液,使黏液層更厚,所以它能輔助降低胃病的發病率。辣椒素刺激黏膜后,黏液分泌增加,黏膜血液供應更加豐富,亦有助于局部受損黏膜的修復。
【正確吃辣椒】
學會正確吃辣椒的方法才能讓辣椒保護胃黏液。
1. 從小食用辣椒,辣椒會給胃黏液再加一層“鎧甲”,對胃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2. 成年后,適當食用辣椒。辣椒素含量在一定范圍內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1%~5%),過量則會對胃造成傷害。所以,食用辣椒一定要把握好度。
【注意】胃病患者在胃病發作期要減少或暫停吃辣椒。干辣椒的辣椒素含量較高,需慎食。而青椒的辣椒素含量比較低,辣味較輕,適宜日常食用。
(編輯" " 車" "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