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不欲雜、食宜當知
逢年過節,或是宴請聚會,難免做上一大桌子菜,雞鴨魚肉、各色蔬菜樣樣俱全。但是,有些人吃完這樣一頓豐盛的大餐后,便會出現胃腸不適,輕則消化不良、腸鳴轆轆、噯氣泛酸,重則上吐下瀉,難道是食物中毒嗎?可是家中做菜基本可以保證衛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傅延齡教授告訴我們,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多半不是食物中毒,而是與“食不欲雜”這句古話有關。
食不欲雜,出自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這一論述。它的意思是說,吃東西如果過于混雜、繁雜,有些食物會給你的身體帶來傷害。這些傷害可能當時難以察覺,但日積月累就會誘發疾病。這是在告訴大家,飲食不可過雜而無章法。傅教授解釋道,所謂雜,其一是指同一時間段內攝入的食物種類過多,其二是指同一時間段內攝入的食物中寒熱(食材偏性)、生熟、冷熱(食材溫度)等特性紛亂而混雜,這種飲食方法會加重脾胃運化的負擔,損傷脾胃氣機,誘發相關的疾病,這便是“有所犯”了。
而“有所犯”中的“犯”字,傅教授認為其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食物與食物之間的不相和,雖然目前學界對于食物之間的相反、不相和尚有爭議,但避免每頓攝入過多種類的食材,對于減輕胃腸負擔肯定是有益的。“犯”的另一層含義便是食物與胃腸不相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與其胃腸相和的食材也各有差異。攝入的食材種類越多,發生食材與胃腸不相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旦食材與胃腸相犯,消化不良、泛酸噯氣、胃脹胃痛乃至嘔吐、腹瀉都有可能找上門來。
據記載,孫思邈活到了101歲,在平均壽命較短的古代乃至今日都是高壽,他所提出的飲食觀念也定有可取之處。另外,孫思邈還有一句關于飲食的論述:不知食宜者,不足以養生也。所謂食宜,便是指食物與自己身體的相適應性,也可以稱為食物的“宜與忌”。知食宜,便是要了解自己的體質,知道哪些食物適宜食用,哪些食物應當慎食或不食。
傅教授告訴我們,人的胃腸對于復雜食物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且處理能力因人而異。以飲酒為例,多種酒混合飲用往往比飲用一種酒更容易使人醉倒。目前國際和國內的膳食指南均建議每人每天攝入25~30種食材,這從攝入充足營養、保證營養均衡角度來說是正確的。但是,每個人的胃腸對于復雜食物的處理能力各不相同,應當依據個人的身體條件去決定是否要攝入多種食材,而不能一味地吃多、吃雜。如果要攝入種類豐富的食材,建議分時段食用,可以每天更換食材種類以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最好避免在短時間內攝入過多品種的食材,加重胃腸負擔。
◎ 胃氣以降為順
人體的胃腸消化系統就是一條“傳送帶”,食物經過咀嚼吞咽后,經由食管通過賁門到達胃中,在胃中受到碾磨、消化,再向下通過幽門到達腸道。中醫認為,這一向下且單向運行的消化過程有賴胃氣的推動,故而有“胃主降”“胃氣以降為順”的論述。如果因為某些病理因素,胃氣開始向上運動,這便是十分常見的一種脾胃病病機——胃氣上逆。如果胃氣上逆,那么向下的消化過程便可能陷入停滯,誘發消化不良,出現胃脹、胃痛等癥狀;而上逆的胃氣向上運動,會使人打嗝、噯氣;再嚴重一些,上逆的胃氣裹挾食物、胃液突破賁門的阻擋反流到食管,便會造成泛酸、惡心、嘔吐等不適。胃液的pH值較低,向上反流的胃液可能會灼傷食管、咽喉,甚至誘發食管癌。
胃氣上逆十分常見,飲食過雜、飲食不節等均有可能導致。胃氣上逆往往給人帶來較大的痛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這時就需要通過治療來使上逆的胃氣恢復到向下的運行狀態中,中醫稱之為——降逆和胃。除了接受專業的中醫師診治外,傅教授向我們推薦了三個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的降逆小妙方,可以幫助胃氣上逆的患者緩解癥狀。
1.姜絲橘皮茶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的功效。陳皮味苦、辛,具有降逆和胃、化痰止嘔的作用,且陳皮屬理氣藥,其芳香的特性有助于調暢胃腸氣機。
針對平常易胃氣上逆,時而出現惡心、噯氣、腹脹等癥狀并兼有胃寒征象(胃喜溫喜按,胃痛胃脹得溫則減,或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舌淡苔白滑等)的患者,傅教授推薦了簡單且美味的姜絲橘皮茶。
【材料】生姜、陳皮
【用法】取生姜切為姜絲,陳皮撕為小塊,按照1:1的比例泡水代茶飲即可。姜絲、陳皮一天的用量是各6~9克。
小貼士
姜有干姜和生姜兩種,生姜善于發表、散寒、止嘔、解毒,生姜被曬干或烘干后便是干姜,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能。通常來說,在淋雨受寒后喝的姜湯用的是生姜,止吐一般也用生姜,而受寒
后拉肚子喝的姜湯多用干姜。
2.烏賊骨(海螵蛸)粉
姜絲橘皮茶適合胃寒、胃氣上逆的人,如果泛酸的情況比較嚴重,專家推薦每天服用烏賊骨(海螵蛸)粉。烏賊骨保護胃黏膜的效果甚佳。
【材料】烏賊骨,又稱海螵蛸
【用法】將適量烏賊骨碾碎成細粉,用適量溫水拌勻后吞服,每次1~2克,每日早晚1次,癥狀消失后即可停止服用。
3.姜粉三子茶
傅教授告訴我們,我們平時常說的打嗝,其實包括中醫所講的兩個概念:呃逆和噯氣。呃逆是膈神經受了刺激導致膈肌陣發性痙攣和抽搐,通常具有節律性,呃出的是肺中之氣,通常情況下一段時間后會自行緩解。而噯氣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胃氣上逆、消化不良,噯出的是胃中之氣,這就需要適當調理了。姜粉三子茶能有效緩解癥狀。
【材料】姜粉、蘇子、砂仁、萊菔子粉
【用法】取姜粉、蘇子、砂仁、萊菔子粉各0.3~0.5克,加200毫升開水中沖泡,攪勻后緩緩服下即可。每天服用一杯,癥狀緩解后即可停藥。
除此之外,預防胃氣上逆還有些注意事項:每次進食不宜吃太多太快,少吃多餐;另外,要在感到口渴前喝水。總結起來,便是食不欲雜、食宜當知、飲食有節。
(編輯" " 車" "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