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學生,十四五歲的花季少年,正處于活潑好動,對各種人或事充滿好奇的年齡。伴隨著青春期的懵懂,很多問題集中爆發在這個時間段。良好的集體環境有利于他們在青春期平穩過渡并健康成長。一方面,教師要始終保持一顆寬容的心,真誠地接納每一個學生。另一方面,打造一個具有接納能力的班集體,才有接受這份挑戰的能力。
用“接納”建立學生陽光心態
因為特殊的校情,班里隨時會有插班生到來,每一次新生的加入,班集體都要面臨一次重新整合。我的班集體就是在這樣的不斷錘煉中成長著。
新生小萌是一個看起來文靜乖巧的孩子,據原班主任介紹,小萌有多次離家出走,和與異性交往的經歷,還有說大話等諸多小毛病。初次見面,我面前的她是一個安靜的女孩,很難把她和以上的問題聯系在一起。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了解到她的家庭情況:父親因工作原因經常不在家,母親由于身體不佳和她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此外,她還有弟弟和妹妹,父母更傾向于照顧他們多一些,她是一個缺少關愛的孩子。鑒于這種情況,初到班里時,我鼓勵她在新的環境中以一個新的形象開始。于是我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告訴她原班主任對她給予了表揚和肯定,希望她在這里好好學習。僅僅營造氛圍是不夠的,在相處過程中我發現她的英語不錯,于是創造機會讓她成為英語領讀。她的聲音條件不錯,運動會讀稿、旗前講話等機會我都刻意安排給她。
跳“8”字繩,是學校“體育陽光節”的一個項目,需要全班參與。以往每次練習她剛好在參與其他活動,一直沒有練習這個項目。某次練習時,我看到她惴惴不安地站在旁邊,就詢問她跳得如何,她很小聲地說“應該還行吧,我沒跳過這樣的大繩。”試跳時,她非常緊張地穿過了跳繩,反復多次也沒有好轉。我擔心她會放棄,于是不斷鼓勵她,其他同學也耐心給她講技術要領。最終在同學的幫助和指導下,她逐漸掌握了技巧,我看到了她臉上浮現出了笑容,我知道她的心正在逐漸與班級同學靠近……
一個問題學生在融入集體的過程中,會遇到反復,同時,也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等待中,是永遠的耐心和用心。
用“接納”助問題生融入集體
教師具備很強的接納能力,代表教師的一種成長。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讓班集體也具有接納能力,也是班集體的成長,是對教師管理水平的一種考驗。
班里的小徐,由于先天原因,接受問題的能力差一些,與他人溝通時存在嚴重的交往障礙,總喜歡斜著眼睛看人。時間久了,其他同學不能理解她,還經常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她。她也從中感受到了排斥和拒絕,逐漸地,對其他同學的態度,就不加區分地變成了極其強烈的敵意,因此,小矛盾一件接一件地發生。一次,平時針對她的幾個學生,故意抽走她的凳子,想看她摔倒的樣子。剛好被我撞到這件事情,于是加大了對這件事情的處罰力度,并請來了相關學生的家長。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和認同,學生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小徐真誠道歉,雙方握手言和,還來了一個簡單的擁抱。但是事情的處理并沒有就此結束,面對班里其他學生對于此事的冷漠態度,我覺這是一次教育契機,于是趁熱打鐵召開了班會。班會上我打了一次感情牌,先說出了我的憤怒和感受,又提出了我的希望和要求。我看到了他們眼中的茫然,也看到了他們眼中的思考。當我講到小徐為班里默默值日,做出很多貢獻時,有的同學開始意識到他們好像一直都忽略了這個人。班會上,有的學生甚至流下了眼淚,主動拉起了她的手說著道歉,場面甚是感人。最后我要求班里每個同學就此事寫了一份深刻的反思。通過這次事件,解決了班里一個重大的矛盾源,班集體更和諧了,很多學生也懂得了如何接納別人。
用“接納”緩解班中的矛盾
一個懂得接納的班集體是有力量的,它能在班級管理中發揮很好的教育作用。小羊是一個好動的孩子,做事易沖動,學習基礎薄弱。她的好動不僅表現在運動方面,還表現在安靜的課堂上。面對這樣的孩子,想幫助她養成良好的習慣,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小羊和小瑤是要好的朋友,一次,上晚自習的時候,因為一塊橡皮發生了爭執,導致昔日好友從此陌路。于是我找兩人談話,并給出一周時間,如果兩人和好就在班會上進行班級道歉,當下兩人表示同意,幾日內相安無事,周五回家時兩人就和好了。按照約定,周一班會時,為他倆籌備了一場公開道歉會。我們班的道歉會是有規定的,檢討需要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才能通過。
因為兩人平時愛打鬧,給其他同學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所以盡管她們的發言很真誠,對自己的行為反思也很深刻,但還是受到了很多同學的“刁難”。很多問題被逐一提出,她們一一表態,才最終通過。這個道歉會不僅解決了她們之間的矛盾,也借著集體的力量指出了她倆身上的很多問題。這件事后,兩人關系更加融洽,她們身上的問題也有意識地在逐漸改正。
學生在不斷的成長中,班集體也在不斷變化著,對于集體中的每一個人,彼此做到真誠接納,才能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希望學生的成長都因為我的“接納”而更快樂,希望每一個學生能夠面向陽光,積極地生活。
(作者單位: 北京市東城區工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