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3-6周歲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2016年頒布《北京市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常規》將發育異常幼兒的管理作為重要內容。隨著自閉癥界定范圍的擴大、診斷技術的提高、診斷工具的的完善,自閉癥幼兒的確診率在不斷提高,級別劃分更明確。對于輕度自閉癥幼兒來說,隨班就讀是輕度自閉癥幼兒接受早期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時能滿足自閉癥幼兒家長的需要。家長對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遲緩或停滯現象不能及時察覺,對自閉癥幼兒行為表現認識不夠,誤以為幼兒“貴人語遲”“淘氣”“有個性”等等。通過我們的研究,引導家長正確看待自閉癥,支持輕度自閉癥幼兒更好的回歸社會是幼兒園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明確研究的意義
本研究通過對3-6歲輕度自閉癥幼兒隨班就讀的個案研究,梳理自閉癥幼兒進入班級的形式,教師面對自閉癥幼兒的教育策略,為其他幼兒園開展輕度自閉癥幼兒隨班就讀提供經驗借鑒。
由于自閉癥診斷年齡基本在3歲左右,正處于入園年齡,開展輕度自閉癥幼兒隨班就讀的個案研究,為自閉癥幼兒創設一個可以和正常的、同齡的幼兒同步接受教育的環境,教師采取不同策略促進輕度自閉癥幼兒與同齡幼兒溝通、交往。
研究設計
研究的目標 探索3-6歲輕度自閉癥幼兒在幼兒園隨班就讀過程中的教育管理方式、普通教師在輕度自閉幼兒隨班就讀過程中的教育策略及指導家長的策略。
研究內容 3-6歲輕度自閉癥幼兒隨班就讀的管理方式;普通教師在輕度自閉幼兒隨班就讀過程中有效的教育策略;輕度自閉癥幼兒家長的指導策略。(針對教師)
研究過程
首先成立特教工作室,召開了工作室的會議,學習自閉癥幼兒行為表現,討論自閉癥幼兒的資料收集的方式,確認研究對象。其次使用《家長談記錄表》《幼兒行為評估觀察表》《北醫三院》篩查結果對幼兒進行分析后制定支持輕度自閉幼兒隨班就讀的方案。確定輕度自閉幼兒教育目標。
支持輕度自閉癥幼兒隨班就讀的策略
3-6歲輕度自閉癥隨班就讀的管理方式 一是形成入園排查流程及工具。根據幼兒入園的三次接觸和觀察,完善新生入園篩查流程:觀察—了解—溝通—判斷。通過此方式在2016年入園招生的過程中,篩查幼兒。使用《幼兒基本情況表》《幼兒自理能力調查表》、了解幼兒基本情況,使用《家長訪談記錄表》幫助家長正視孩子的問題,給予家長幼兒基本情況的分析,兩名幼兒均已經到北醫六院進行篩查。其中俊俊為輕度自閉癥幼兒,樂樂無語言,針對目前師資情況,暫時不能接收他們。
二是自閉癥幼兒進入班級的形式。輕度自閉癥幼兒進入班級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園根據幼兒的能力和水平嘗試開展輕度自閉癥幼兒隨班就讀的工作。
●隨班就讀半日陪伴班:目前沒有安排。
●隨班就讀全日陪伴班:為了熟悉幼兒園,適應幼兒園生活,陽陽小班家長陪同。
●隨班就讀半日班:已經退園的吳思奇隨班就讀方式。
●隨班就讀全日班:陽陽就讀于大一班,為全日隨班就讀。
●隨班就讀體驗日:樂樂、俊俊在家長的陪伴下進行了一周的半日體驗日活動,觀察了俊俊的基本情況,收集了基本信息。
三是完善了3-6歲自閉癥幼兒隨班就讀的制度。
●建立家長約談制度:無觀摩約談、觀摩幼兒區域活動后約談、家長陪伴幼兒活動后約談。
●家長觀摩制度:約定觀摩活動時間、觀摩內容。
●家長陪伴制度:全程陪伴(幫助)、部分環節陪伴。
●家長資料收集制度:《家長反饋表》《幼兒行為觀察表》《家長溝通記錄表》。
四是建立成長檔案。為輕度自閉癥幼兒建立成長檔案,收集并記錄幼兒區域活動中幼兒使用語言的情況、社會交往能力發展情況,以及優勢項:數數、音樂、看圖能力發展情況。
教師的有效教育策略 一是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的環境。教師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的氛圍,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同伴關系,讓自閉癥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學習如何與同伴相處。
二是支持幼兒興趣項目發展,滿足幼兒心理需求。通過與家長訪談,了解幼兒的興趣,提供環境支持,滿足幼兒心理需求。如幼兒陽陽喜歡數字、文字,對音樂敏感,老師創設“陽陽的數學世界”“陽陽故事時間”等支持陽陽興趣的項目,增強了陽陽的自信心,滿足了陽陽的心理需求。
三是積極的師幼互動策略,促進3-6歲輕度自閉癥幼兒發展。
首先,橫向策略:
●沖突解決六步法:(制止傷害、安撫情緒、收集信息、問題確認、解決方案、提供支持)當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教師按上述步驟支持幼兒學習解決問題方法,減少攻擊性行為發生。
●同伴互助法:幫助幼兒找朋友,模仿同伴的語言和行為,并嘗試使用模仿行為,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在學會“我能和你一起玩嗎?”這句話以后,幼兒使用這句話,等待小朋友回應,攻擊性行為減少。
●反復提示法:反復提示重要常規和要求,如先去小便再去洗手、先擦嘴再漱口,輕度自閉正幼兒能按照常規要求,進行自我服務。
●正強化法:當幼兒適用交往語言或出現正確交往方式時,教師給予正強化,如小貼紙等,短期強化有效,需要不斷調整獎勵的方式。
●溝通八字法:(描述、重復、重構、延伸)幫助幼兒豐富語言、拓展幼兒詞匯。
●積極忽視法:針對幼兒刻板行為,教師采用積極忽視法,減少幼兒刻板行為的發生。
●共情法:當輕度自閉癥幼兒出現情緒波動時,認可該幼兒的情緒,使自閉癥幼兒有歸屬感。
其次,縱向策略:
當幼兒出攻擊性行為時,師幼互動的過程中,采取縱向互動策略,以遞進的方式,促使幼兒逐漸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例如:幼兒在班級中表現出高頻率的攻擊行為,兩周攻擊行為,如推、擠、打、踢的統計,其在園一日生活中出現不同程度的攻擊行為次數平均為37次,這嚴重影響了班級一日的正常生活與流程的進行,為此,教師使用縱向師幼互動策略,減少攻擊行為的發生。
●階梯法:根據幼兒發展的階段,采取分段調整的方式。
階段1:口頭告知“在xx活動時,請和你周圍的小朋友保持一臂距離,不可以推、擠、打、踢”。堅持5分鐘沒有攻擊行為時。
階段2:口頭告知“在xx活動時,請和你周圍的小朋友保持一臂距離,不可以推、擠、打、踢”。堅持沒有攻擊行為時,過度環節進行正強化——獎勵喜歡的玩具玩五分鐘。
階段3:口頭告知“在xx活動時,請和你周圍的小朋友保持一臂距離,不可以推、擠、打、踢”。過度環節進行正強化——沒有傷害同伴則獎勵他喜歡的書五分鐘。
階段4:口頭告知“在xx活動時,請和你周圍的小朋友保持一臂距離,不可以傷害其他人”。獎勵幼兒喜歡的書5分鐘時間。(逐漸過渡到概括的語言,給幼兒詞語傷害)
●溫暖擁抱法:通過撫觸、按摩、擁抱方式安撫幼兒情緒。攻擊性行為發生:教師抱著幼兒口頭告知“在xx活動時,請和你周圍的小朋友保持一臂距離,不可以推、擠、打、踢”。該環節(一般為20分鐘)堅持做到沒有攻擊行為時,過度環節進行正強化——獎勵喜歡的玩具玩五分鐘。攻擊性行為發生后:在某一環節之前,教師增加與該幼兒的肢體接觸,如抱抱幼兒,或為他揉揉肩與手臂,然后再口頭告知“在xx活動時,請和你周圍的小朋友保持一臂距離,不可以推、擠、打、踢”。該環節(一般為20分鐘)堅持做到沒有攻擊行為時,過度環節進行正強化——獎勵喜歡的玩具玩五分鐘。
教師根據幼兒現象使用橫向、縱向師幼互動策略效,幼兒有明顯的變化。
指導家長策略 鼓勵家長走進幼兒園,對家長提供支持。與家長定期溝通孩子發展變化,分析、梳理教育措施、教育策略,力求統一教育觀念和教育措施。教師定期把幼兒在園的觀察記錄反饋給家長。
一是教師給家長提供《幼兒自理能力觀察表》《幼兒語言能力觀察分析表》《攻擊行為觀察表分析表》《幼兒控制情緒觀察表》,請家長在家中記錄幼兒的問題行為、行為成因、采取措施、結果等多項內容。家長在遇到困難難以解決時,可以定期反應給教師,與教師共同商討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二是約談通道:開辟家長約談通道,家長可以直接和課題小組的老師溝通,獲得專業的教育策略的支持。
三是反饋時間:為俊俊、陽陽設立特殊兒童班級教師反饋時間。班級教師在半日活動結束后,向課題組的老師反饋孩子在幼兒園的半日活動的情況。主要包括社會交往方面、自理能力方面的變化等等,形成共識,更好地開展教育。
研究過程中的困惑
自閉癥幼兒的某些特定行為沒有找到有效的師幼互動策略,如不能接受日常習慣的變化,我們是否繼續探索師幼互動的策略,促進孩子的發展。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大方居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