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科技力量為衡量強國標準的時代里,傳統教學很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開始注重讓幼兒在自主探究中獲得知識經驗。其中,自主探究學習是一種比較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幼兒要做課堂的主人,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主動的獲取知識。為此,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開展了幼兒種植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的機會,擴展了幼兒發揮自主性的空間,促進了幼兒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提升。
自由活動,提高幼兒自主探索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幼兒園種植活動是科學教育的一種形式,它對于很多幼兒來講十分陌生,也正是這種陌生感,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促進了幼兒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在筆者所在班級近一年的時間里,幼兒對種植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通過經驗的積累,幼兒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種植與季節的關系,對季節的認知更為深刻。在種植活動開展初期,幼兒園為了讓每個班都有屬于自己的土地,對幼兒園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改造的過程中孩子們都顯得很興奮,好奇又期待,這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幼兒在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奠定了基礎。
全程參與,為幼兒自主探索創造條件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弊鳛榻處?,要以幼兒的思維看待問題,要大膽地讓幼兒去看、去想、去說、去做,只有讓幼兒自己親自體驗了整個活動過程,他們才能在活動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其自主探索能力的發展。在幼兒進行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一些問題:
為幼兒準備適宜、豐富的工具 種植活動離不開工具的使用。普通的農具是為成人準備的,不僅體積大而且還很重,對于幼兒來說危險性較高,不適合幼兒使用。因此,在開展種植活動初期,我們為幼兒提供了比較小、比較輕的工具,有鐵鍬、小鏟子、耙子、水壺等,工具種類豐富。當幼兒在種植活動中具備使用工具的意識時,他們可以自主進行選擇。經過實踐操作,他們會得知這種工具是否合適,相對于教師直接分配工具,幼兒的實際經驗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好地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
大膽放手,讓幼兒去做 教師要緊跟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大膽地讓幼兒進行自主探索,盡可能由幼兒親自去完成,教師只需在旁邊進行觀察,適時地給予幼兒一些引導,避免為幼兒包辦一切。一切事情的開端都是最難的,種植活動也是如此。孩子雖然很積極,但是也很迷茫,不知道該種什么,不知道怎樣去種。于是我決定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給他們留下了小任務,讓他們帶著疑問去請教家長,和家長一起查閱資料,去種子站咨詢等等。過了幾天,每個孩子都帶來了植物種子,有從種子站買的,有的是家里留的,種類非常多,孩子們對自己帶來的種子都很了解,知道是什么植物的種子,知道怎樣去種,有的還知道管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幼兒的全過程實踐幫助其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提高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及時點評,增強幼兒信心 幼兒的自主探索猶如一個小實驗,是幼兒用行動去證明自己想法的一個過程,是實驗就會有成功與失敗之分。成功,幼兒會歡呼雀躍,增強自主探索的欲望和自信心;失敗,幼兒垂頭喪氣,打消了自主探索的積極性。這時是幼兒最需要教師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幼兒進行總結分析,找到失敗的原因,可以讓幼兒再想新的辦法再次嘗試,也可以陪同幼兒一起進行實踐,給幼兒找回失去的自信。教師的點評好比大海里的燈塔,為幼兒的思想指引方向,將幼兒獲取的知識經驗進行總結篩選,分享給大家。
做好家長工作,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不是獨立的,很多時候需要家長的配合,教師要及時做好家長的工作,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輔相成。如在種植過程中,如果遇到了教師和幼兒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就需要家長配合教師工作,陪同幼兒查閱資料或者去咨詢他人,為種植活動順利開展做出努力。
體驗快樂,增加幼兒自主探究信心
幼兒園種植活動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是連續性的,能夠生產果實,這個特點也是最吸引幼兒的。幼兒喜歡種植活動,大部分都是因為他們想要看到自己種出來的果實,對于自己親手種植的成果,他們顯得很興奮,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大大地增強了自信心,促進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去發現、去探索、去想辦法種好植物,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多領域結合,促進自主探索能力應用
幼兒園課程里有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五大領域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在種植活動中也是如此,各領域都得到了發展,同時幼兒還要將自主探索學習的方式應用在各個領域里。通過種植活動,幼兒向老師提出的問題多了、難了,幼兒給老師的答案也多了,這些都是幼兒自主探索的成果。
種植活動的新穎性、連續性、可操作性都為幼兒自主探索創造了有利條件,激發了幼兒動眼、動嘴、動腦、動手的興趣。通過種植活動的開展,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