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教育教學中貫穿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核心素養作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在高中政治課堂應該如何把握?核心素養的內容是什么?教育專家在論述核心素養時,也從多個角度進行剖析。林崇德提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關鍵品格和能力”。成尚榮提出“核心”應該是最基礎的素養,如家國情懷、個人修養、社會關愛等等。藉由此,對于高中政治課堂,應該如何發揮政治學科優勢,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突出政治在核心素養中引領地位
政治教師在確立核心素養教學目標上,要從學科定位上,挖掘核心素養的內涵,借助于政治學知識,來引領學生提升核心素養。政治學是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突出學生責任感、思想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等素養。因此,高中政治教學要立足政治內容,以法治意識、理性精神、創新意識、道德品質為依托,來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的統一。如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外來文化,從文化的交融傳承中來提升自我的文化辨析力;學習政治學中的理想、信念,增強學生自我責任意識,健全學生人格品質。當然,高中政治要注重教學課堂的實施,要引導學生理解政治學知識。如在教學中,要強調政治思維的引領,通過思維引領,讓學生了解政治的內涵與意義。可以是一些哲理小故事,也可以設置聯系學生生活的問題,從中來貼近學生的心理發展,避免政治課堂空洞說教。也可以通過問題對話方式,從精彩的師生互動教學中,來內化知識,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突出學生核心素養有效提升策略
核心素養包括諸多內容,對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教師要善于從素材挖掘中,融入核心素養培養內容,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一方面,引入傳統文化素材。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文化源泉,也是內蘊核心素養的價值體系。在傳統文化中,愛國、孝親、仁愛、自律、誠信、謙讓、禮敬等傳統習俗,都可以成為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載體。挖掘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品德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倫理道德,增進對道德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優秀傳統文化是豐富的,也是多樣的,在政治課堂,對于仁愛品質的培養,可以從自強不息的人生目標、樂于奉獻的道德品質,來引導學生感受相助的友善心、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在呈現傳統家國情懷中,可以立足鄉土情感、民族情懷,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增強國家認同感。對于市場經濟下,如何自律,如何誠信,不能單純地追求經濟利益,而是要從社會和諧發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發展觀。高中政治課堂在核心素養培育中,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核心價值觀來倡導高中學生立大志,樹新風。將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將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克己自制、仁民愛物、剛健有為、止于至善等思想,展現給高中生,讓高中生從中了解博大的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學生鍛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做一名對社會、國家的有用之才。
突出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要打破傳統知識灌輸局限,體現對學生自主學習地位的尊重與引導,特別是在核心素養培育中,要讓學生從參與課堂活動中,提升自主性,體驗到知識的內涵與價值。首先,在政治課堂要樹立德育為先,強調學生真情實感的學習體驗。在多元化課堂實踐活動中,怎樣讓學生獲得真正意義的教育?我們通過開展政治協商模擬會議,讓學生從政治協商實踐中,對班級問題分析,制定合理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同樣,從模擬實踐活動中,也可以引入專門的課程講座,讓學生從觀看視頻中,了解社會問題,自主擬定相關提案,并參與模擬政治協商,體驗政協不同角色。同樣,核心素養應該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感受法律的莊嚴。可以在課堂上設定法庭審批活動,從法律活動體驗中,感受公平、正義,增進法律認同感。也可以根據政治學組織不同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政治,了解政治,培養學生理性的政治思維。關注高中生核心素養,還要強調學生對政治實踐活動的參與積極性,特別是通過實踐活動,來提升自覺的理性思維,感受政治學知識和思想價值。
核心素養是一個人成功應對實際生活中某種活動所需要的 “勝任力或競爭力”。未來時代怎么發展,未來所期許的新新人類是怎樣的?一定就是具有豐富的人性、富有創造力、富有生命力的人,而這樣的人必須從“核心素養”來培育。核心素養作為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從學科發展上,挖掘核心素養的內涵,突出政治學的學科地位與育人功能。政治知識與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從知、情、意、言、行等方面,增進學生社會正義感。同時,在課堂組織及內容選擇上,要貼近學生生活認知,強調情感素材的積累與理性思維的激發。在新時期,我們要從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出發,挖掘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培養高中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終身學習的自主能力。總之,從目標明確、教學素材整合、強調學生參與體驗中,構建豐富的政治課堂活動,讓學生從知識學習、活動體驗中反省和改正自我不足。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關注評價教學,引入多層次多維度評價,拓展課堂評價、學生互評、師生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從評價中自覺規范自我行為,促進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市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