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解放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近年來,筆者所帶班推行小組互助共贏合作式班級管理模式,該模式就是以班級內所成立的各個小組都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為基本形式,在明確各小組的管理職責的前提下,開展在小組分工管理的基礎上,進行各小組之間的評比與競爭,促進良好班集體的形成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小組競爭與合作面向全體學生,調動所有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所有學生都能表現自我和發展自我,通過班規的約束和在合作管理中相互學習和促進,真正地使學生自我完善,并產生濃厚的自豪感和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體內達到了一種“人人參與管理,人人爭當主人,人人為班爭光,人人享受共贏”的良好氛圍。
構建合理給力的個性小組
在實施小組合作管理之前,首先做好對所任班級學生的調查工作,為成立班級合作小組做好鋪墊。在學生入學后對每位學生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觀察和了解,逐個分析學生的原有素質,合理進行分組,力求每個小組在各方面趨于平衡,以便在接下來的小組實現公平競爭。為每個小組起上最響亮的名字,如百舸爭流組、百花齊放組等。響亮的名字會為本組的凝聚力添上最亮麗的一筆。
民主制定互助小組管理制度
自我管理依賴于制度建設,民主制度的形成過程遠遠勝于制度本身。班級管理制度的形成過程非常重要,一定讓學生參與、學生認可,同時能夠反映老師的價值取向和班級管理的價值取向。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會對學生具有更廣泛的約束力。
創設積極的評價制度
我們班內設立了七個小組,每組分別有一個組長,負責管理小組中的各項工作。同時每天有一名值日班長,負責對班級一天的小組活動中具體工作的監督、記錄與總結。
班級的管理以七個合作小組為單位,把年級的量化考核,甚至每次的考試成績、每一項活動都融入到這個管理模式中,采用量化評分的方式由值日班長進行記錄,每天反饋,每天總結,定期評比,評選出優秀互助小組、優秀組長,并進行獎勵。通過小組內合作、小組間競爭,學生在團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群體的力量,在為小組共同目標努力的同時,也在為班級共同目標努力,齊心協力完成共同的任務與目標,既有較強的凝聚力,也有較強的戰斗力,促進集體建設的發展,促進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小組中的互助達到共贏,讓每個學生不掉隊,讓每個學生享受互助的快樂和成功感以及強烈的歸屬感,讓那些單親家庭以及問題學生得到更好的引導。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
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有無數的困惑、謎團,學習壓力大,活動的空間幾乎只在教室和家中,他們時常產生焦慮、煩躁和對抗等負面心理,這些負面心理積蓄和持續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外化為問題行為來消釋和轉移。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心態消釋和轉移的規律,開展學生喜歡的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讓課外活動成為班級互助小組的催化劑。
只要是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大型活動,我就分工到每個小組,并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準備,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分享著各個小組準備過程的喜怒哀樂,分享他們的成功與失敗。
學校里還建立并運行了“小組化導師制”:要求每位任課教師承包一個學習小組,對小組成員在學習、思想都參與到學生的小組中,既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作指導,又要對其合作意識、思想發展、人格形成作指導,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相統一。小組化導師制的實施拉近了師生距離,學生感到從未有過的被尊重,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教師的理念、學生的心理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激蕩與升華,學校的教風、學風、校風有了顯著優化。
為了班級的凝聚力,另外我還力求制造機會,開展班級內豐富的活動,從小組組長的競選到暢想我組未來的發展,人人為小組獻計,互助組之間的聯誼與交流活動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這些讓小組更有發展的活力、生命力。
好多原來內向不合群的學生在互助活動中得到很好的疏導。在各項活動中,他們大顯身手,整體配合,自我約束,管理能力、協調人際關系能力都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家校共建,互助共贏
利用校刊《連心橋》搭建的平臺,向家長展示學生互助共贏后的風采。鼓勵各個小組匯報各種互助活動中的信息和快訊,以及各種經驗反思和所創作品,圖文并茂,讓家長對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有很好的了解,也為自己孩子的表現動容,也使班級管理工作獲得延伸,讓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真正發揮效力。
實施小組互助共贏策略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讓全體學生有了自我管理、自主教育的平臺,發揮聰明才智,自主而積極地對自己、對班級進行有效的管理,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能力,最終促成整個班級成為一個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班集體。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