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家庭的希望。當前,“幼有所育”已成為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重要民生事項,這于廣大幼教工作者來說,既是難得的發展機遇,亦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最大限度地讓每名兒童都能接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這考量著幼教人的責任擔當與智慧膽識。在時代的考問面前,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遵循孩子的天性和幼兒教育規律,確立了科學明晰的兒童發展觀,提出了“自然生活教育,豐富幼兒七彩人生”的辦園理念。
生活即教育。大興七幼以讓幼兒享受愉悅為價值訴求,以幼兒的健康成長為終極追尋,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這條路,童心飛揚,笑語歡歌;這條路,快樂無邊,希望無限……
理念篇:讓教育具有深刻的內涵追求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創建于2006年9月,屬于大興區教委直屬幼兒園,現有教職工45人,在園幼兒園280名,七個教學班。園所于2009年驗收為北京市一級一類幼兒園,園內教師400多篇論文先后獲得國家級、市級、區級各種比賽一、二、三等獎。
大興七幼自從建園開始就一直非常重視生活教育。法國思想家盧梭曾提出自然教育的理念,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過“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等思想都為園所辦園理念提供了理論支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的“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也為辦園理念提供了政策上的解讀。在此基礎上,幼兒園結合園所情況,將自然精神與生活教育結合,順應兒童發展規律,構建出“自然生活教育,豐富幼兒的七彩人生”的辦園理念及園所文化。
該理念具有深刻的教育內涵:教師在順應兒童發展的天性、考慮其年齡特征的基礎上,遵循教育規律,為幼兒創設了自然、生態、健康的園所環境,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自然中成長。園所以七色彩虹為底色,構建孩子心中的七彩人生,并以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學習品質、綜合等七大領域內容作為七彩人生的主色調,同時也象征著陽光的色彩、大自然的色彩。
在這樣一種理念的引領下,自然生活教育的芬芳已彌漫在園所的每一個角落,已成為該幼兒園的文化特色和內涵追求。
實踐篇:在課程與教學中實現夢想
課程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的最佳載體。實現自然生活教育的理念,關鍵在于構建順應幼兒發展的現代化的課程體系。為此,幼兒園在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和利用既有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實施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活課程模式,其中以“探究式種植課程”“問題探究式綜合主題活動課程”“自然的一日生活課程”為實施途徑,整合七大領域內容,結合教育活動、生活活動、區域活動、種植活動等開展課程研究。
該校的教師認為,如果能讓幼兒在七彩的課程中,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習得智慧,那么,他們就能在課程中找到自身的成長需求,實現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在園所中自然成長。
在園本課程構建過程中,首先通過從教師、幼兒、家長、社區等方面的調查、訪談等進行適宜性課程內容的制定及課程模式的構架,然后,課程組教師根據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園情現狀分析制定課程目標、規范七大領域課程內容、構建課程實施途徑,最后,依據自然生活課程的七大領域目標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在園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是課程核心,幼兒是課程主體,專家、社區、家長是課程資源。
在具體教學實施中,園所依據“自然、生活教育”的文化理念,結合幼兒、教師、家長的發展現狀。在實施園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參與式教學、隨機式教學、自主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反思式教學等七大教學方法來進行園本課程的教學。
走進該校的教育課堂,你能分明感受到生命的氣息、成長的氣息、智慧的氣息在蓬勃涌動,生生不息……
環境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成長
在自然生活辦園理念的指導下,大興七幼人關注園內各個環境的創設,力求在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及幼兒所在班級中給幼兒留有充足的自由空間,滿足幼兒的身心需要,使幼兒感受自主探索的樂趣,幫助幼兒更自然更快速地融入到課程中去。
種植園與觀賞區的環境創設 種植園是園所開展種植課程的根據地,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戶外活動區域。在種植園里,幼兒可以對各種植物、昆蟲和現象進行觀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操作,對自己的想法進行驗證,獲得新的知識經驗。觀賞區創設了小池塘、小吊橋、鵝卵石鋪成的蜿蜒的小路,種植了山楂樹、柿子樹、石榴樹、杏樹、櫻花樹、杜仲等各類花草、樹木,孩子可以根據季節的不同欣賞到不同花草樹木的變化,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
樓內公共區域的環境創設 幼兒園樓內的公共區域主要指幼兒園主體建筑物內部的公共環境,包括門廳、樓道、樓梯、懸掛物等內部公共環境。由于公共環境比班內環境性質和功能上更加復雜多變,所以我們在創設時,除了要遵循幼兒教育的相關原則外,還必須幼兒審美。
班級環境創設 班級是幼兒在園生活與學習的主場所,班級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探究、發現、學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園所教師利用主題墻、活動區及生活環境,激發了幼兒對自然、生活的學習的興趣,同時又為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間及材料。班級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探究、發現、學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讓無生命的物質環境變成探究性的教育環境、“會說話的環境”,突顯環境的隱性價值,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探究潛能。讓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成為幼兒的課程內容,真正走入幼兒的生活。
教師篇:精神引領提升教師素養
在自然生活教育精神的引領下,園所注重教師的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依據“將自然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自然成長”的辦園目標和“自然內涵發展、生活品質提升”教師培養目標,以及《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結合園所教師的發展現狀構建了教師專業發展團隊,促進教師的專業內涵發展,注重發展教師觀察能力、生活技能、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設生活情景能力、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反思與評價能力等七項能力。
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功,觀察也是適宜性教育的基礎,是教師指導幼兒的前提,同時也是園所自然生活教育課程設計的依據。如,教師進行綜合主題活動之前,要觀察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活動內容。教師的觀察需要足夠的知識準備和耐心、細心,并能夠把觀察到的現象融入課程及生活活動中來。
生活技能:“是一種適應性的積極樂觀的能力”具備生活技能的教師能夠有效處理自然生活的種種要求和挑戰。可以透過組織的自然生活活動進行自我察覺、自我判斷、自我調整,正確認識自我以及所組織的活動。隨著對自然生活教育活動的深入研究,能夠更科學、更深入、更客觀地分析組織活動的能力,造就快樂自信的人格。
交往能力:在自然生活教育中交往能力是教師與幼兒、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教師與專家溝通的方式與能力,是通過互動傳遞相關信息,能營造利于工作開展和幼兒成長的良好人際關系氛圍。如:蘿卜拍賣會的籌辦,教師與班級幼兒商討收獲這么多蘿卜怎么辦?該如何宣傳?準備什么?拍賣過程中如何溝通?這樣一個活動,每個環節都需要教師正確地有針對性得進行引導,同時掌握幼兒的發展情況。
語言表達能力:在園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表達能力極其重要,如何將課程研究內容和思路通過完美的設計和幼兒可以接受的方式傳遞給孩子,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課程的發展及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園所通過教研學習、主題匯報、讀書交流、講故事比賽等各種方式鍛煉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備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促進課程的發展。
創設生活情境能力:自然教育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結合園所文化幼兒一日生活也離不開自然教育。自然教學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中。我園教師要在一日生活活動中,善于聯系自然教育,創設生活情景,為幼兒提供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踐操作的機會。通過自然教育,培養幼兒有興趣的、自主的、快樂的良好學習品質。
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在自然生活教育背景下我們組織的具體活動都是教師理解課程理念、掌握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根據班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活動內容,活動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幼兒的發展需要靈活運用。這樣的能力鍛煉了教師的創造性,使教師專業成長得更快。在園所的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中,不僅包括教育活動,還有環境創設、材料準備、教育策略的實施、生活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總之是把與自然生活教育相關的活動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反思與評價能力:反思與評價是園所自然生活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如何延續自然生活教育的內容,需要教師在組織活動后即時反思,找出優點與不足,針對不足進行活動分析,使活動更加科學。活動中評價是判斷幼兒發展的依據,教師是活動中評價的主體,主要以幼兒日常行為的觀察和對幼兒作品單的分析為主要評價手段,結合自然生活教育中七大領域評價指標進行周期性評價。教師反思與評價能力的提升是園本課程質量提升的保障。
宋慶齡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到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后,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個教育環節。為此園所重視家園共育,用專業的理念指導家長,用細心耐心引領家長,通過長課堂、家長委員會、家長種植協會、家庭輪滑協會、親子美食協會、親子運動協會等多種形式吸引家長參與園所的教育,建立了家園互動的教育共同體。
后記:
牽一發而動全身。依托自然生活教育理念有效構建,大興七幼促進了幼兒的快樂成長,讓孩子們在玩中提升智慧,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學習品質;助推了教師的智慧成長,教師形成了教育的新觀念和新行為;幼兒園的教育品牌也得到不斷的深化。“自然生活教育,豐富幼兒七彩人生”是一種理念,亦是一種能力。七幼人引領孩子們為童年喝彩,為成長奠基,讓最質樸也最崇高的教育理想照進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