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崇文小學作為首例實行“樂考”這樣形式的考試改革學校,可以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敢來自于對教育的執著追求,來自于新課改的動力,來自于教育理論的支撐,更來自于對學生的關愛。我們不僅自己學校大膽進行改革,還邀請兄弟學校的老師前來觀摩、參與,大家共同見證改革的成效,共同分享改革的成果。推動低年級學業水平測試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更堅實,更完善。教研員親自到我校進行巡考,見證了我們“樂考”方式的學業水平展示,肯定了我們的做法,而且看到展示的內容,表示通過“樂考”的評價方式,可以看出孩子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有學習習慣的培養,有知識的積累,能力更是通過“樂考”的形式充分得到了體現,教研員對于我校評價方式的改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不僅如此,我校還帶動學區內學校、手拉手學校共同參與樂考,我校以“樂考”形式的評價改革具有極大的推廣性與影響力。
嚴謹的方案內容,推進活動的展開
一篇篇期末練習卷變成“學業成果匯報展示方案”,是學校落實新課改精神的一次腳踏實地的舉措。每一次的“樂考”展示,我們都是經過了精心的策劃、研究。根據年級的不同,主題的不同,制定出適合的實施方案。
從活動目的到活動形式,從考查形式到評價標準,非常全面的考慮,為落實“樂考”的實施打下基礎。
除了對活動的這些策劃,還要制定一張“樂考”場地布置所需道具清單,從鉛筆、橡皮、尺子、膠條、剪子,到每一版塊所需道具桌子、椅子、易拉寶、圖片資料、氣球、裝飾品等等,事無巨細,都要策劃購買;再有就是對每一位參與的教師、家長細致的分工,保證場內的正常循環,保證讓每一個孩子不落下每一個版塊;當有其他學校參與我們的“樂考”活動時,我們還要計算出每所學校來的時間,盡量保證不拖延、不浪費時間,做到“樂考”有效率。每一次的“樂考”都會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下,生成這樣一份完整的方案,為“樂考”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樂考”這種學業成果展示得到質量的保證。
充實的方案內容,為學生搭設平臺
把學科知識和能力考查融入具體的情境中。學科評價與生活情境相結合,使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讓評價過程生動有趣。
“樂考”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考試。這里的“樂” 既有寬松、愉快的考場環境帶給學生的樂,又有自由選題的自主喜悅,還有富有彈性的考題以及粗線條的等級評價帶給學生的自信和滿足。但“樂考”絕不是簡單的蹦蹦跳跳,而是通過巧妙的情景及游戲設計,讓孩子們在情境中,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遠比一張試卷考查學生學業掌握水平要有意義的多。這種形式不但考察了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同時還發現了不同學生的潛質。
每一次“樂考”都會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分學科進行精心準備,每一學科都會有不同的板塊,為此,我們為了便于老師操作,制定了以下表格:
在各學科制定好內容后,我們會歸總一個表格,清晰地反映出每一學科的展示版塊的內容和測查重點,包含了所有的知識點,突出了基礎與提升的有機結合。
漂亮而全面的“學業成果展示匯報單”則呈現出孩子各學科全面地掌握情況。
過于精細的百分制強化了學生追求分數的心理,而粗線條的等級制,有利于消除學生因分數帶來的自卑、自棄、厭學等心理障礙,使他們身心健康地發展。
每完成一項內容,都會有相應的評價。如果答對問題,就能在自己的匯報單上蓋一個“一級棒”的印章,如果有的小朋友答題不理想,那么也可以獲得一個“加油”的印章。不管是“一級棒”還是“加油”,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就會得到相應的評價“真棒”或是“優秀”、“加油”。這樣一一把每一個版塊都蓋滿章,就會完成學業展示。
在語文板塊朗讀的展示中,老師在評價上采取了更為有針對性的措施。正確處理重音、停頓、語調和速度,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做到感情自然流露為最高星幣數(3顆星); 不斷讀、不讀破句、不拖腔讀,不一字一頓或兩字一頓地讀為2顆星幣; 不讀錯字音,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不顛倒為1顆星幣; 錯誤較多、不流利為加油。
在數學“買東西”的環節,如果學生需要細致思考,或者出現卡殼、答錯的狀況,教師可暫時不給他打等級,或者給一點提示,鼓勵他再想一想,還可以提供他們一張小卡片,供他們連線輔助思考。這就是“樂考”最具特色的環節——給考得不好的學生再“射一箭”的機會。這樣的形式學生喜聞樂見,不僅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體現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等級評價縮短了學生之間的差距,使更多的同學進入優秀的行列,而且讓學習有些困難的學生也能保持“亞軍”的喜悅和滿足,體會成功的快樂。考試不再是一種壓力, 而成為一種樂趣。
在樂考活動中,我們不僅進行了考試形式的轉變,還將更多的學生家長請到了樂考現場。過去不少家長都喜歡盯著分數看,將家長請到現場,看到孩子快樂的狀態,家長們會更加能夠理解快樂學習的理念,同時家長之間也能進行更好的交流。
通過五年的具體實施,我們看到“樂考”是充滿樂趣的,讓考試從痛苦變成了快樂。“樂考”關注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更注重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更注重各種能力的拓展。看似簡單容易的“樂考”才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自從“樂考”方案開始實施,孩子的期末不再需要在卷子堆兒上打滾,不需要對書中的知識機械性的背誦,而是通過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來加深記憶和深入理解,從而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二者的良好結合讓學生對學習不再有畏懼的心理。生動的課堂和有趣的能力測試讓學生樂于參加任何學習活動。在“樂考”的過程中學生樹立了自信心,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取得的效果
幾年的學業水平測試改革研究,帶給我們學校科學的發展方向,帶給我們學校強大的發展動力,引領我們學校不斷向著學有特色、學有創意、學有方法的方向發展。用愛用情用心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讓每一個低年級孩子都感受到考試的快樂,學習的樂趣,讓每一個孩子都獲得成功的體驗,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陽光的心靈。
一是通過期末“樂考”評價改革的研究,教師自身創新意識和素養得到提高。五年來隨著“樂考”評價改革的深入研究,這樣的評價方式已經為我校常態,教師在研磨“樂考”活動的過程中,共同的做法是:關注學生的想法,關注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己感悟,體驗成功,勇于實踐。通過“樂考”評價改革的實施,老師們更加勇于思考,敢于創新,善于學習。
二是通過期末“樂考”評價改革的研究,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在“樂考”評價改革的引領下,學生不再懼怕考試,在考試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為此學生的全面發展得到保障,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創新思維得以展現。在參加市區的多項比賽中,都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在很多的藝術、科技、體育比賽中,更是凸顯了學生的敢打敢拼、團隊精神。
三是通過期末“樂考”評價改革的研究,形成了適合低年級學生發展的考試評價方式。“樂考”評價改革,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個性展示提供了時間和空間,讓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助推劑,讓每個學生都獲得展示的機會,獲取學習的能力,讓每個人都有成功的體驗。
四是通過期末“樂考”評價改革的研究,提升了我校的辦學特色,擴大了影響力,改革成果得到了推廣。北京《法制晚報》曾以“期中不答卷孩子樂著考”為題成為媒體與網絡的焦點。中央電視臺2015年2月3日新聞直播間介紹了崇文小學學生“樂考”的考試改革是學校創意課堂教學的改革延伸。2015年3月4日《中國教育報》就低年級學業考試改革倒逼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的報道肯定了我們的做法。《中國教育報》課程專版介紹崇文小學學業評價改革帶來的變化。《北京晨報》以小學“樂考”帶來什么?進行了課改專題報道。
我校的“樂考”不僅得到了學生的喜歡,更是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認可,隨著我校“樂考”經驗的豐富,學區內4所學校都參與到“樂考”活動中來,在全區的教育教學工作會上作經驗介紹,進而推廣到整個東城區的小學低年級都進行了考試的改革。特別是隨著“樂考”工作的日趨成熟,我們的影響力還在外延,“手拉手”房山區長陽中心小學的孩子也來到我校參加“樂考”,感受到“樂考”的魅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學校教師在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3年至2016年的論文和微課評審中收獲滿滿。在數學學科中的老師獲得一等獎的第一名,視頻在“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展覽”中播出。校長在全國校長培訓中心多次進行“樂考”經驗介紹,推廣了“樂考”的實施成果。2015年、2016年學生在東城區藝術節各項比賽中獲獎近200人次。
從“樂考”考試改革的實施中,學生得到了快樂,教師得到了提升,學校得到了發展。我們還將繼續這項改革,使之更加科學、完善,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能力。
深入反思
“樂考”這樣考試評價方式的實施,確實使孩子們收獲了喜悅,但在進行這項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不斷地反思,愿意把這項改革成果做得更加完善,更具科學性、規范性,可操作性更強。
第一,樂考對學生的要求并不低,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如何使樂考與評價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和科學有效,能夠指向學生真正的綜合素質,還有很大距離。
第二,對于“樂考”的后期效果思考,一時的快樂鼓勵不能成為松懈的借口,等級評定看不到細微的差距,孩子們有可能會產生自滿情緒。因此,如何將“樂考”轉化為“樂學”的動力是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作者單位:北京市崇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