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音樂教學法均明確指出器樂教學對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及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作為音樂表現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途徑和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可豐富音樂教學方式同時提升學生能力。而口風琴相比于葫蘆絲、口琴、豎笛等其他樂器,其優勢在于不僅同樣擁有價位合理、便于攜帶、使用簡單的特點,更突出的優勢在于具有鍵盤樂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奏樂器的特點,音域更廣可以吹奏豐富的和聲效果,便于合奏,是非常適合小學生使用的旋律性樂器,性價比極高。因此,眾多學者、教師對小學音樂課堂中口風琴的應用展開了深入的實踐與研究,并通過對口風琴教學方式、方法、策略等研究發現,口風琴教學對課堂效率及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顯著效果。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介入口風琴不僅可以使歌曲教學趣味化,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并且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對音樂的知識的掌握與理解,也為學生提供表演平臺,提升了學生的審美品位和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可見,小學音樂課堂中引入口風琴教學勢在必行,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高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本文將口風琴作為實現課程標準要求的輔助教學手段用于小學低年級課堂中,從而達到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并解決音樂課堂中識譜難、唱不準等音樂課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研究目的
目前器樂在音樂課堂中的使用并不廣泛,學生演奏能力無法達到課標要求。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口風琴在音樂課堂中的輔助使用,應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提升學生音樂學科能力及音樂素養,并同步解決了課堂教學中識譜難、唱不準、少合作等課堂問題。
研究方法
不同課型口風琴曲目創編 依據人音版音樂教材和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及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需求,通過設置教學情節及所應用的教學環節,選取不同課型中適合的音樂曲目及音樂主題進行曲目創編。例如:唱歌課:篩選教材中適合口風琴演奏的整曲或片段,并進行創編;欣賞課:選取教材中適合口風琴演奏的曲目,通過簡化主題、降低難度并進行創編;實踐課:拓展教材之外適合本學段的口風琴曲目進行創編。
口風琴教學應用實踐研究 將唱歌課,欣賞課,實踐課3種小學音樂課型按照整節課應用和某個教學環節應用兩個層面進行分類設計,具體如下:
一是整節課的應用(口風琴技能教學)。重點應用于實踐課,選取教材以外適合口風琴演奏的曲目及唱歌課整首曲目進行進一步演奏技巧訓練,教會學生熟練演奏口風琴、完成完整樂曲演奏的同時,提升學生欣賞、表現能力及對口風琴演奏技巧的熟練掌握。
二是某環節的應用(課堂教學輔助)。重點應用于唱歌課或欣賞課的某個課堂環節中,設計相適應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方式,以豐富課堂形式,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例如:唱歌課應用于初步演唱環節,解決音程關系帶來的音準問題,進行口風琴演奏,可達到吹會既唱會的效果,降低歌曲演唱難度,培養內心聽覺;在表演環節中可將其作為拓展活動進行綜合性藝術表演,豐富課堂活動;欣賞應用于主題記憶環節,使用口風琴吹奏難于演唱、體會情緒情感的主題,達到進一步體會樂曲情緒與情感、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表達能力的效果。
研究成果
經過一年的教學探究發現口風琴進課堂的教學效果明顯高于傳統音樂課堂教學,教學方式方法趨于多元化;學生熱情度穩定提高,一節課下來,未見學生像傳統教學一樣出現課程跟不上,學習沒興趣的情況;并且所有學生學習態度提高明顯。結合上述成果,具體分析學生所得到的收獲。
滿足學生迫切學習器樂的愿望,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調查發現,學生學習樂器的愿望十分迫切。口風琴進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器樂的機會。通過老師的指導和教學,每一位學生均可完整吹奏樂曲,大多數學生能夠準確演唱音階,并且在學習新歌時自學唱簡譜或吹奏演唱一些非課堂教學的曲目,顯著提升了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自信心增強,音樂素養得到提升 口風琴樂器學習不僅從音樂素養方面使學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明顯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低年級孩子相對文靜、靦腆,很多學生缺少展現自我的自信。通過口風琴曲目的演奏,得到了老師和同學贊美的目光,自信心有了逐漸的提升,從此變得更加自信。傳統的教學學生對于節拍和節奏大多模糊不清,但口風琴的教學需要更多的教會學生識譜、節奏等能力。通過不斷的練習,學生們能準確地掌握簡單的節奏,提升了音樂素養。
作者按照小學音樂課程大綱及課程標準對器樂教學的要求,將口風琴引入低年級小學音樂課堂中,通過創編相適應學齡段的口風琴曲目,根據唱歌課、欣賞課及實踐課等不同課型和環節設計教學方案,并進行實踐研究。通過課堂教學效果的分析,證明了小學音樂課堂中口風琴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顯著提高了學生自信心和識譜能力,增強了音樂素養,也使音樂教學不在乏味單調,對口風琴小學音樂教學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