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小組合作教學策略在英語教學中,將小組合作學習引進課堂,改變了以往的師生關系,更新了講課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能力,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怎樣在教學中有效的開展合作式學習,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合理分組,明確分工。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首要條件,教師應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根據具體的學習任務,充分考慮學生各方面的條件,采用同質或異質分組的原則,將男生和女生、性格內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學習較好的和有一定困難的合理搭配起來,組成學習小組,使他們能在組內通過合作學習發揮特長、優勢互補,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每個小組設代表一名,負責組織小組活動,匯報活動成果,其他成員根據不同學習任務,確立相應的職責,使他們在合作學習時能夠各盡所能,各司其職。應該注意的一點是,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和更寬的交往空間,小組成員要定期調換,或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隨時進行調整。尤其是小組代表,必須由組員輪流擔任,為的是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他們的地位均等,機會均等,在合作小組內沒有權威,每個人都有發揮特長,展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培養他們平等合作的意識。
精心設計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間與時間。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學習任務的選擇非常重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只是單純地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朗讀或背誦課文,檢查單詞,那么這種合作只是流于形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精心為學生設計具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提出的問題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并能引發學生的質疑、探究和發現,問題的空間有多大,學生進行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新編教科書中安排了很多交際性的活動,如:故事、對話、韻句、猜謎、做游戲等活動。例如,在學習完故事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3-5人一組,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頭飾,根據提供的道具和自己準備的道具,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演所學的小故事。還可以續編小故事。例如,學完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后要求學生彼此了解喜歡吃什么食物和不喜歡吃什么食物,且填寫簡報表。在學完句型How much is the …? It’s …yuan.后,教師要求小組成員在組里模擬購物,組員互為售貨員和顧客,在小組共同討論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師可以挑選幾個小組讓他們在課堂上表演。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幫互助,產生信賴感,自如地運用所學的句型去做事情。這樣不僅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真實的活動中,他們在活動中用英語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通過這些活動,把語言形式與實際意義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運用能力。
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積極的心理狀態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的心理因素。營造教學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就是建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只有在這種積極的心理氛圍中,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因此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不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能平等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同時,教師也要放下架子,做到與學生平等交流對話,才能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對于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教師要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如“Wonderful!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You are so clever.” “Good. I agree with you.”等等,即使學生說得不對,也不要批評諷刺,而要耐心開導,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與學生一起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自由、安全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得以大膽、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
教師要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合作不僅包括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也包括師生之間的合作,因此教師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舊觀念,積極參加到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和行為,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在觀察、傾聽和交流中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習活動上幫助遇到困難的學生,鼓勵膽小內向的學生,充當學生使用學習的對象。教師要真正走進學生的世界,欣賞學生們的閃光之處,真正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真誠溝通,從而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在教學中,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必須與其它學習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獲得最佳效果,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的自由選擇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合作,并在合作中發展創新提高。(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哈拉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