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的重要途徑。黑格爾認為:世界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心里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他能夠能為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就會主動去學習。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創造力的培養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要主動采用有效的手段,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種的教學方法,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充分備課,體現生活中美術的魅力。學生對美術的認識主要靠視覺感和知覺的感知來完成的。要讓學生完全感受美術中存在美,就必須要引導學生與自然融匯起來,讓學生根據畫面鮮艷的顏色,流暢的線條,展開豐富的想象。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人人愿意學,人人主動學的情緒,讓學生處于求知的欲望中,確定學生的主要地位,所以教師要充分備課,才能避免學生視覺疲勞,讓學生整堂課都充滿激情。教師要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那么就會提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美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在教學《回家的路》中,參考交通圖的表達方式,繪畫出從學校到家的路線圖,能夠畫出一路上的一些標志性的建筑,景色,或物體。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能力及學習熱情。同學的繪畫以學校為中心,畫出往各人家的路線,出了校門往何處去,畫出主要的標志性建筑和路口的景物,同學們在快樂的繪畫中不僅對回家的路更熟悉了,而且也在生活中感受了美術的魅力,美是無處不在的,在校園,大街,商店,公園都存在著美,幾乎所有事物都可以當作審美的客體,但美不是實體的,具體的存在物,美是具體的審美活動中獲得的,快樂體驗也只能在審美活動中才能獲得,在審美中激發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發展了其綜合實踐能力。
激發興趣和想象,放開手讓學生自由的去想象。激發想象力和興趣從來不能只是說說那么簡單,美術沒有特定的定義,所以教師作為教育者不能把自己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應然學生自由發展,讓每個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善于觀察,用于表現,敢于標新立異,常常帶學生寫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比較,動腦筋去思索怎樣進行繪畫創作,并教他們一些繪畫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媽媽,為了鼓勵孩子畫畫,無論孩子畫了什么,哪怕只是“論涂亂畫”也好,媽媽都能想辦法將孩子的每一筆一畫還原出玩偶。樂在其中的媽媽說:這是一門藝術。每個娃娃都是根據孩子們的畫制作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們也很樂意看到畫上的娃娃們“活”起來。她并不是一位美術教育者,但是她比美術教育者教育的還好,很值得我們學習。教育不能陳舊,但也不能都丟掉,要時而拿出來翻開看一看并在基礎上創新。
給學生一片天地,給學生一個實踐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雖然每位學生的審美經驗不同,但多給他們感悟藝術的機會,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為了強化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我想方設法,多多給學生提供了一片天地,每月讓學生輪流為班上的黑板報,墻報,班級文化墻設計圖案,學生忙的不亦樂乎,每期組織學生布置書畫天地,每期進行一次繪畫比賽,評出優秀作品,張貼供學生欣賞并且還有校級證書。通過這些活動的展開,即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技能,又鞏固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愉快。充滿幻想的藝術教學中,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用自己的思維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用自己的意愿創造,積極發現美,并學會表達美,學會審美,以此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美術產生并保持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更充沛的精力,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之,小學美術是一種藝術,而小學自身就具有一定得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興趣方面,注意方法的應用使他們的美術越來越生動,越來越好。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培養小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把知識轉化為實踐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