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是老師在課堂上指導課外閱讀教學的好方法,它是一種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能使學生的理解、運用、思維、審美等各項語文核心素養得以訓練和提升。“和大人一起讀”是部編本教材開辟的一個全新的欄目,是連接課內外閱讀的橋梁,正好為群文閱讀的實施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以“和大人一起讀”為載體,通過確定議題,選擇文本展開群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和大人一起讀”是部編本教材開辟的一個全新的欄目,小學低段教材在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次“和大人一起讀”,起到與學前教育自然融合的作用。重視課外閱讀,激發學生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做好課內外閱讀的鏈接,關注學生的“語文生活”,是本欄目的一個根本導向。內容涵蓋童話、兒歌、繞口令、寓言等多種文學體裁,充滿童真童趣,具有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好食材。但也正因為新增的欄目,老師們開展起來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這個“大人”到底應該選誰?如果是父母,那課堂里老師還要不要教?怎樣教?我覺得,雖然“和大人一起讀”側重親子閱讀,但老師不能只布置閱讀任務,還應該提供具體的方法和反饋評價等。尤其是農村家庭,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在家庭閱讀習慣沒有養成之前,我想是不是老師在課內多下點功夫,帶頭充當起“大人”的角色,帶學生多接觸一些優秀讀物,并輔以一定的閱讀指導,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逐漸提高閱讀能力。重視課內實際就是重視課外了,因為課堂上老師的指導會影響課外閱讀。群文閱讀是老師在課堂上指導課外閱讀教學的好方法,它是一種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和大人一起讀”本身是連接課內外閱讀的橋梁,正好為群文閱讀的實施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而群文閱讀能讓欄目的優勢和作用充分得以發揮。以新教材中的這一新欄目為依托,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一個議題,圍繞議題選擇一組相關文章,供學生在一個課時里完成閱讀交流,以增加學生閱讀數量,提高閱讀速度。老師多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真實、多元的文本,幫助他們學習整合散亂無序的信息,把信息提升為知識,有效地比較、遷移、運用,做出自我分析、決斷、完成新舊知識聯結和認知建構。這些實用的閱讀策略以及更高位的語言積累和表達直指語文核心素養對學生理解、運用、思維、審美等能力的要求。
確定群文閱讀的議題。議題是指老師根據教學目標確定的,能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供師生展開討論的話題。議題的類型是很多的,要從該欄目文章出發,遵循小學低段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而定。把“作家”作為議題,連續讀一個作家的作品,去走進李白,走進冰心,走進梅子涵……把“體裁”作為議題,連續讀一個體裁的作品,去了解童話,了解民間故事,了解詩歌……把“表達方式”作為議題,連續讀一類文章,去發現寫作技巧,發現故事的密碼,發現文學的秘密。把“人文主題”作為議題,思考各種問題。把“閱讀策略”作為議題,古詩詞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確實比較難懂,邊讀邊想畫面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領略詩的意境,許多古體詩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讀。議題的類型是很多的,其他文本的補充是為了讓學生對議題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也為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閱讀提供了可能。
選擇群文閱讀的文本。群文閱讀的文本可以是多樣化的,但文章之間是有聯系的,外在統一于一個共同的議題。老師將自己的教學意圖通過文本的形式呈現,學生主要是通過與文本互動完成教學目標,選擇文本時要注意以教材為基礎。閱讀教學中“課文”內在地規定著閱讀教學的任務。課文不僅是學習材料,而且是學習對象。像字句詞,文章寫法等等。另外,教材課文還包含高于學生現狀的語文經驗,這些都是經過教材編者精心選擇的文本。因此,語文教材仍然是語文課堂最基礎、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有些地方甚至已經有了配套的群文閱讀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補充。群文閱讀不是取代教材教學,而是為了彌補傳統語文課堂長期以來只有單篇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采用一篇帶多篇的操作拓寬閱讀的廣度和深度,這個多篇不一定是課外的,也可以是課內的。求同存異的互文性。互異互補的文本組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議題更完整的認識,我們要盡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寓言、散文、童話、詩歌等,也包括為了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性文本,例如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知等,包括形象直觀的有聲圖像,例如電視、紀錄片、電影等。我們還要選用多種行為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并且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
通過課堂上和老師同學一起讀,孩子們會模仿遷移和家人一起讀,和鄰居伙伴一起讀。孩子把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平時閱讀中,使提取和篩選信息、記憶、推論、比較、整合、分析、判斷、創造等閱讀能力不斷得到訓練和提高,進而繼續推動他們多讀書、愛讀書,充分閱讀是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由之路。(單位: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西沱鎮第二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