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全國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關于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教育部開始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學生日益下降的體質。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分析法等進行調查分析,表明中小學學生的體質指標不斷下滑,體重超重和近視的學生數量逐漸增高。針對此現象建議轉變教育觀念,改善學生飲食緩解學習壓力,保證體育鍛煉時間,加強體能訓練,建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
體質的含義,體質即人體的質量,是人體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和后天環境的影響下,在生長、發育和衰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身、心兩方面相對穩定的特質。內容包括身體形態發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心理狀態、適應能力。
一是影響健康的因素:(1)飲食問題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合理的飲食和營養是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生活能力和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由于宣傳力度相對不夠,營養知識相對缺乏,飲食結構相對不夠合理,衛生保健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現在中小學生還有一部分不吃早餐 偏食或挑食,而且絕大多數中小學生都是在學校吃午餐,學校飯菜品種有限 大鍋飯菜的味道也不能滿足學生口感需求,最重要的是不能保證營養平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食欲和營養,而晚餐一般也不考慮學生的午餐狀況,多數家長認為讓孩子吃些好的貴的就是營養,孩子喜歡吃什么就做什么,熱量 脂肪的攝入量過多,形成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這樣的飲食習慣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肥胖 貧血接踵而來,甚至引起慢性病。(2)獨生子女增多,家庭學校對他們的意志品質 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有所忽視,致使他們缺乏刻苦鍛煉的意志,怕苦 怕累的思想較為普遍。在體力勞動明顯減少的同時,體育活動時間在減少,體育活動的強度也不夠。學生在體育課上,天氣稍熱不愿意動,天氣稍冷便怕出去,以各種理由請假。(3)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導下,體育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新的教學理念學習和認識不夠深入,教法單一 陳舊,缺乏創新精神,難以調動學生上體育課和參加鍛煉的積極性。體育鍛煉的卻是不僅利于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導致綜和身體素質下滑,而且還相對弱化了機體抗御疾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會妨礙學生們的學習創新 思維能力的增長和心理心態的健康發育。
二是增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對策:(1)培養學生飲食健康意識,注重合理營養 平衡膳食。目前我國學生糖 肉類 奶產品等高營養食品攝入量普遍偏高,膳食纖維嚴重不足,再加上飲食習慣的不同,使得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量偏低。因此,學校 家庭和社會的應加強營養知識的宣傳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要注重合理營養,平衡膳食,防止肥胖 貧血和齪齒病等。(2)學生體能素質下降,主要原因是運動不足,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可是當前學生升學與考試壓力過大 課業負擔過重,每天學習時間過長 用眼過度 睡眠不足并缺乏體育鍛煉,學生從小就沒有享受運動的樂趣。因此學校應該保證學生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鍛煉身體的時間,并且體育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3)應建立 健全學生體育課成績的動態評價體系,考試內容加大體育鍛煉的過程性評價,可根據學生參加俱樂部(興趣組)活動項目 比賽 培訓等進行綜合評價,不單一的進行技術 技能測試,體質測試,還可以進行比賽實踐測試,技 戰術理論測試等多種形式。(4)提高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首先是各級政府部門尤其是教育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真正樹立學校教育“健康第一 終身體育”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依法治教,加強督導,切實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5)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發展觀,重視孩子的體質健康和全面發展,培養孩子的鍛煉意識和習慣,督促孩子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進行體育或其他有益身心發展的活動。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和諧社會的接班人,他們的身心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祖國建設發展的未來,影響著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前途。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意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健康的體魄迎接明天。(6)進一步推廣健康促進學校的建設,各級政府部門要幫助學校調動一切有利于促進廣大師生健康發展的社會資源,改善學校的物質和社會環境,努力給學生創造健康的學習環境和活動場所,以降低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和肥胖檢出率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目的,以改變學生健康行為和提高學生健康技能為核心,加強研究制定和推廣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和干預措施,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最大限度地提高廣大師生的健康水平。(單位:遼寧省遼陽市第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