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倡導全民閱讀”的提法更是升級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在閱讀理解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可是在目前的語文課堂上卻沒有完全落實這句話,我們的教學中還有一言堂的現象,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讀課文的時間。有時也只是讓學生默讀一遍后,就開始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這樣做對于聰明孩子還可以接受,但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理解起來有極大的難度,使這部分學生一下子感到語文課的難度增加了許多,甚至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充分朗讀,讀中感悟:
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獲得所依靠的就是學生在讀中的體驗和感知。語文課標中指出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讀,一定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
喜歡讀。我們要讓學生樂于讀書,愛讀書,只有這樣,他們才會主動地接受、理解、欣賞語言文字。首先生動的導入就可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使他們樂于讀書。如教學《蝙蝠和雷達》時,我在板書課后,引導學生通過收集的資料介紹自己了解的蝙蝠和雷達,隨后我啟發孩子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是一種裝置,這兩種看似全無聯系的事物,為什么會被放在一起,它們之間又會有怎樣的關系呢?學生的興趣一下被激發了出來,探究的欲望也很強烈。接著,我又激發學生:自己讀讀課文就明白了。這是學生讀的興趣最濃,我就放手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并試著從讀中尋找答案,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去認真地讀。其次,讀的形式也要多種多樣,可以根據課文的不同類型采用自由讀、開火車讀、小組合作讀、賽讀、分角色度、表演讀等。如《漁夫的故事》一課就非常適合進行分角色讀或表演讀,學生能很好地從表演讀中體會到漁夫的聰明、機智和魔鬼的兇殘、惡毒。最后,對于讀的評價也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采用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的方式多鼓勵孩子,因為孩子們都喜歡表揚,一句“你就象一位小小解說員”或“聽到你的讀,我仿佛置身于……”這樣的激勵語就可以穩定和發展孩子們讀的興趣。
讀出形。學生能通過讀呆板的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的形象,其實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語文能力。如教學《桂林山水》時,在同學們初讀課文后,我啟發孩子們:告訴同學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我們要去桂林旅游,請同學們跟老師出發吧!快閉上眼睛。接著我開始深情并茂地朗讀課文,讀完后,我問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同學說看到了桂林的水和山;有的同學補充說桂林的水清得像一面鏡子,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有的同學說桂林的山形狀真是變化多端;有的同學說看到了游玩的人們正在贊美桂林的山水......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要說說自己看到的畫面,在他們意猶未盡時,我再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閃現看到的畫面,這時,孩子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讀出美感來。
讀中應注意處理的問題:
老師的范讀要正確標準。所謂范讀,就是一種示范讀。老師的吐字必須清楚,讀音標準,否則會把學生的讀音引入歧途,使他們經常跑調。如果老師讀得實在不好,可以在范讀時放錄音,或者請普通話好的老師在課前錄好音,但是,范讀的作用非常關鍵,不容忽視,它對于引導孩子愛讀、樂于讀起著重大的作用。
讀中要體現感情。作為老師,我們經常要求學生讀出感情,因為你是否讀出感情,可以體現出你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有多深。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指導學生讀好課文,用心感知課文,通過讀來體會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中滲透的作者的情感因素,從而才能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深刻用意,也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對課文掌握得也才會更加牢固。
引導學生邊讀邊解決問題。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讀是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來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如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后,我常常說:“快到課文中去找找吧!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引導學生充分的讀書,往往使學生讀了幾遍書后,難以解決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可見讀在孩子閱讀理解當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讀,對于說、寫、聽都會有促進作用。因為對于學生來說,只有他讀懂的東西,才能真正成為他自己的知識儲備,也只有這樣日積月累,在寫作時,孩子們的真情才能真正的流露。那么,孩子的寫作能力就日益提高了。(單位:貴州省都勻市五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