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常會出現此類現象:如學生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教師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不注重小組合作能力、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自我展示能力的培養等。這些現象顯然與我們的新課標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課堂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全體學生的有效發展,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能全面發展學生綜合能力而開展。怎樣才能讓這一目標得到充分地實現,那就得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地活起來,那怎樣才能做到呢?
營造環境,民主、平等
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不循規蹈矩,自由發言
現在大部分教師都要求學生上課時坐得端端正正,不能私下說話,要發言就得舉手。我認為教師就應該棄其這些陳舊的規定。我在教學中,就讓學生想暢所欲言就暢所欲言,想說就直接站起來說,不需要將手舉得高高的,征得老師同意后方回答問題。若個別學生擔心怕說錯而猶豫不決時,我會相機進行鼓勵,打消他們不必要的顧慮。久而久之,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又真切地感到了學習的快樂。
積極引導,展開想象
新課標要求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并讓他們的想象力得到發展。在教學《月亮》這首詩時,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讓學生想象:在不同的心情下,你站在這月光中,覺得月亮像什么。同學們便各抒己見,踴躍地回答不同的答案:高興時,月亮像慈祥的媽媽,緊緊地擁我入懷;高興時,月亮像無話不談的朋友,時時陪伴在我的左右......悲傷時,月亮像一把無情而冰冷的鐮刀,深深地割舍我的最愛;悲傷時,月亮像一只擦亮的銅盤,照出我內心的孤獨和彷徨......個別后進生在表達上有一定困難時,我便進行適當地引導和提示。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們不僅會續寫詩,會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而且讓他們想象的野馬能馳騁萬里,也讓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積極參與,展示自己
教學中,教師應創設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能。我在教學《陶罐和鐵罐》這一課時,以人物的對話為切入點,先讓學生自由讀、感情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讀中感悟陶罐和鐵罐的優缺點及品質的認知后,抓住“奚落”、“謙虛”、“輕蔑”、“惱怒”、“傲慢”、“羞恥”、“懦弱”等關鍵詞語,領悟其神態,然后自由組合,表演角色給大家看,若表現不到位的,老師在一旁稍加點撥。這樣,不僅讓學生在快樂中充分了解了課文,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才能,活躍了課堂氣氛。
提供機會,加強參與意識
要培養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總之,教師要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創設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潛能和展示自我的才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只要有了學生想學,好學的動力,課堂也不會再有死氣沉沉的現象,良好的教學效果便水到渠成。(單位: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