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級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學困生”,教學多年以來,每次接手新班級,面對“學困生”較多和學生中存在的厭學情緒,自己總是積極調整狀態,現針對特殊學情探索教學策略
一、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進步的機會
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我實施分層次教學、分層次布置作業,新學期第一節課,我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張口說英語,不要怕犯錯誤,并鄭重聲明:英語課上每個人的學習機會平等,只要完成你所在的層次的學習任務,一樣可以得到老師的肯定,我們不以基礎論成敗,而以進步程度論英雄。以學困生的作業為例。如果按照傳統的批閱作業的方式,學困生的作業是永遠也得不到“優”的。我的做法是,首先,作業的設計分層次。“學困生”要按照他們的能力單獨布置特殊作業,不能與中上等水平的學生同一要求。比如,每個單元都有兩篇課文,中上等的學生我會在學完之后布置一篇仿寫作文,而低層次的學生則是抄寫課文,并且參考指導講義翻譯一遍即可,以此引導他們熟悉課文、培養興趣。
其次,對“學困生”的作業經常面批。這樣做的目的是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存在問題,幫助他們有針對性的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同時要求他們每節課后做到及時聯系鞏固、課前適當預習等,進而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后,在全班的作業點評時,重點表揚幾個“學困生”。通常,老師點評作業是“學困生”最難熬的時候,他們此時往往會感到被忽視或被冷落。點評作業除了按慣例表揚寫的好的學生以外,我會更突出表揚有進步的“學困生”。比如,以前從不寫作業的學生第一次認真交上了作業我會趁勢表揚他,然后每隔一段時間表揚一次,并及時在本子上留言,讓家長簽字,他們總是很高興“被簽字”,而且這種簽字從來沒有被忘記過。這種氛圍讓原來一批不寫作業的學生都紛紛效仿,加入到“被表揚”“被簽字”的行列中來.
二、給予更多肯定,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
“學困生”其實是一個弱勢群體,從心理上他們更需要關心和尊重。有時候,我們需要有意識的拿著放大鏡去苦苦找尋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兒進步,也要及時恰到好處的表揚,讓他們切實的感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鼓勵和期望,讓他們自覺克服自身缺點。比如,初三英語聽寫幾乎是家常便飯,我通常會先表揚達優的學生,但此外,我還會找出進步明顯和基礎很低但也有進步的學生,有的學生幾次聽寫下來都是個位數,甚至零分,突然有一次考了幾十分,我會向全班同學重點表揚他。經試驗,這種方法效果是明顯的,很多同學在一次一次聽寫、小測試中,一次一次表揚中,在同學們真誠的掌聲中,摘掉了“學困生”的帽子
三、采取獎勵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學習興趣
針對“學困生”較多這一特殊學情,我想必須要讓他們真正嘗到學習英語的甜頭,他們才會潛下心來去主動學習。我堅信,任何人都喜歡獲得獎勵,哪怕是一枚小小的印章
我將學生的平日考核分為三大類作業、聽寫和測試、上課表現。同時準備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印章,分別蓋在作業本、聽寫本和書上,作為他們“成長的足跡”。作業每次按分層要求認真完成的,聽寫、測試達到目標或有進步的,上課表現積極的,課文讀背完成任務的,我都會給他們做上標記。同時,我還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作業負擔較重這一實際情況,給予非常實惠的獎勵政策:凡單項累積印章達到十枚者,可在一周內自行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免寫一次作業。政策一出,小印章的魔力發揮了功效,孩子們各自都在盤算著如何盡快集齊十枚印章,獲得免寫次作業的殊榮。于是,原來不怎么在乎作業的,寫的異常工整;讀背課文也由原來的被動檢查變為主動要求“被檢查”。孩子們無一例外都在盡自己最大努力獲取這一枚小印章。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只為一枚小印章!
總之,對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教師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堅持,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材的研究等方面多下工夫;在教學中多給予學困生關愛,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學困生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充分發揮班集體的力量,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困生點燃心中學習的火焰。多把“陽光雨露”灑向他們,多份耐心,少一份抱怨,相信“學困生”也會長成“參天大樹”!(單位:溫宿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