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還缺乏知識經驗和和獨立行動能力,但又活潑好動、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對接觸到的危險事物常常意識不到其危險性,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是集體教養機構,不像幼兒在家中有專人照顧,幼兒園教師少,孩子多,一個教師要面對許多幼兒。幼兒在幼兒園活動空間大,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多,這使幼兒身處的環境就復雜多了。如果沒有人身安全的保證,其他的保證將成為一句空話。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尤其體現出對幼兒安全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
通過學習閱讀《幼兒園安全危機的防控與處置》一書,讓我對幼兒園的安全工作防護與措施有了更深化的認識,特別是書中提出的來自設施、設備的、來自教師工作失誤的、來自師德問題的、來自管理的失誤、來自社會環境因素、來自自然災害等的一些安全隱患。并提出了安全危機的防控,包括危機的特性、危機的原因和預防措施。書中特別指出必須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并監督執行情況、抓好教育與培訓防患于未然、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演習。她還指出安全危機的處置很重要,包括危機處理組織的建立、危機的評估、隔離危機、危機公關、危機中的自我保護等。
我認為危機的管理和預防,僅僅憑管理者本人是難以有保障的。一線教師常常因為大量的教學任務而沖淡了危機的意識,而后勤人員因為工作性質缺少對危機判斷的主動性、積極性。要培養教職工的危機意識,首先必須讓每個教職員工意識到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保障幼兒的安全是幼兒園工作的首要任務,明確安全一票否決制和責任追究制;其次,組織教職工深刻領會各級各類有關安全文件精神及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以提高他們更強的責任心和危機感;再者,以全國各類典型安全事故為警示,共同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讓他們充分意識到自己在消除和避免危機中的巨大責任,從而提升對各種事故后果的預見性,做到警鐘長鳴。
家長把孩子送來,下午接走都會問一問這天孩子在園里怎樣啊,有沒有磕著、碰著,為了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所以作為老師加強幼兒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成了幼兒園的重中之重,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一節安全活動課,或讓小朋友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 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夠,安全教育中往往對實踐層面的操作不夠重視,表現為說教較多,幼兒學習興趣不高。一旦事情發生,幼兒不知道如何去做。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幼兒日常活動進行安全教育。
利用安全活動課的時間,改變以往的只是跟孩子說說,看看圖片,改為坐下了跟幼兒交談,幼兒園里不可避免的危險時刻存在,就以 “我身邊的危險”教育幼兒避開危險的事物、水、電這些對幼兒而言都十分危險,每天都會打開水,孩子不注意就會燙傷,電腦,插座在幼兒園里每個班里都有,這就是危險物品,在平常的活動中就告訴幼兒不玩火,不要在離水邊太近的地方玩;不能玩電插頭和插座,此項活動就告訴幼兒“怎樣喝水?”我倒了一杯熱水,請幼兒說一說。在活動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這些都是孩子們平時喝水時老師家長交給孩子,孩子通過每天的鍛煉積累起來的自己經驗,然而還有大部分孩子會端起來就喝,這就是很危險的一件事,被水燙傷的事件存在很多,通過看正確的喝水、被燙傷的現象、把手伸進插孔這些圖片講述“誰對誰不對”讓幼兒了解安全規則,請幼兒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讓幼兒自己判斷,教師加以引導,這樣就更能加深幼兒對安全的認識跟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
利用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讓幼兒認識潛在的危險和可能的傷害幼兒知識經驗不足,常常意識不到周圍存在的危險。通過一些認識常見的安全標志,讓幼兒認識到他們可能遇到的危險和傷害,讓他們了解在家庭、幼兒園、社會公共場所存在著潛在的危險,使他們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什么危險,怎樣做能避免危險的發生或者減少危險。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安全意識。這些技能提高孩子的興趣,又能讓孩子主動去記憶。
我們幼兒的安全認知能力安全教育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孩子們對故事都情有獨鐘,可以通過有關安全的故事“我的小手哪去了”、“不和陌生人走”、“和爸爸媽媽走失了怎么辦?”、等活動內容,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不輕信陌生人的話,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一定不要把手伸進插座。
總之,通過對幼兒有意識的日常安全教育,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自身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讓每個孩子都能安全的,快樂的過好每一天。(單位: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