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由于學習的科目增多,知識的內容加深,總會有部分學生在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過程中顯得相對滯后。由于這部分學生缺少主動的和相應的思想和心理上的準備,加上自身認知能力和專研能力較差,就很自然地成為了學困生,掌控這部分學生學情變化、探索學困生的轉化途徑,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應盡的責任,也是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持續全班整體的良好學習氛圍的必須解決的問題。學困生并不都是天生弱智和先天因素造成的,其中大多數學困生經過教師耐心細致教育和轉化,是完全可以轉變為正常的合格學生。在這一方面我們著重做了以下幾點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減輕學困生學習壓力
情感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美好、最和諧的溝通橋梁。營造真摯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全面了解學困生成因的基礎,也是減輕學困生學習壓力最成功的、最有效的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時刻把“愛”灑向每一位學生,與每一位學生都要建立好真摯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便全面關注每一位學生思想和心里的變化。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格外關注,讓學困生時刻感覺到老師的“愛”就在自己的身邊。教師絕對不能把學困生邊緣化,更不可歧視或放棄學困生的思想和學習的變化。一是要做到從思想上、心靈上與他們及時溝通,平易近人,消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
老師要做到從生活上關愛學生,盡力幫助學困生解決生活方面的困難,保證學困生有足夠的精力從事自己的學業。三是要做到在學習上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對于部分學習積極性較差,學習缺少興趣和缺少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的學困生,教師一定要耐心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擺事實,講道理,闡述學習對自己前途和理想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堅毅的學習意志和努力克服困難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自發學習的能動性。
對于長期受到歧視和壓抑、自暴自棄、缺乏自信的學困生,教師一定要努力發現和激發他們的特長,注意發現學生的“獨特行為方式”,一旦發現他的某種潛能,就積極熱情地因勢利導,運用肯定、鼓勵以及創設條件等手段強化它、發展它、支持它。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和勇氣,逐步轉化為合格的學生。
二、創建輕松的學習環境,提升學困生認知能力
提升學困生在學習方面的認知能力,首先就要為學困生創建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有了輕松的學習環境,再加上老師多樣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努力培養,及時化解興趣學習遇到的知識難點,學困生的認知困惑基本上就會消失,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持續。濃厚的學習興趣也是提升學困生學習能力的最佳的營養劑和催化劑。為學困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有效保證學困生學習興趣的持續:一是可以通過第二課堂教學或開設興趣學習小組來實現,以保證他們持之以恒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潛能,鼓勵他們努力進取,積極向上。二是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困生創造更多的課上機會,可采用“嘗試成功”的方法,激發他們獲取成功并嘗試成功獲得的快樂,讓他們更多地嘗到學習成功的甜頭。
在課堂提問中,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嘗試成功”的簡易問題,以保證學困生能力的充分發揮。三是在提問的技巧和內容上要多加重視,注重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梯度,保證學困生回答問題不感到吃力,以便充分發揮學困生主觀能動性,答對了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答錯了,要盡力多方面加以引導,啟發學生自己糾正過來,努力讓他們都嘗到成功的喜悅。四是在單元測試中要有意識地出一些彎度較少的試題,以保證學困生的虛榮心受到尊重,維護和強化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成功得到的成果,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學習的強者。只要我們教師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轉化學困生的目的就一定能實現。
三、培養團結合作的理念,攜手學困生共同進步
培養全班學生團結協作、整體向上的學習理念,攜手幫助學困生共同進步。實踐證明,這也是轉化學困生的有效途徑。我們的做法是:將班上的優等生與學困生結成“學習小團隊”,讓優等生當隊長,以“強”帶“弱”。為了使“學習小團隊”充分發揮團結合作的作用,老師首先要及時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放下心理障礙,主動好學、好問,養成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只要我們教師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理解、信任自己的學生,采取措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支持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和滋長,就能激發學生們的潛能,就會讓學困生在自己的“學習小團隊”里感受到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溫暖,就會在團結和諧的團隊氛圍里,有效地開發學困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工作,特別是數學學科學困生的轉化,更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更需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采用靈活多變的、有針對性的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在學困生轉化的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單位: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永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