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一堂高效、有序的課,應該是活而不鬧的,也就是說,課堂氣氛要寬松,學生思維要活躍,創作表現時要靜心、細心、耐心。
在美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有興趣,樂意去學,選擇學生喜愛的活動方式十分重要。而小組合作已成為我的美術課上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它能激發學生的創作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學習、認知方面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人際交往,在良好的氛圍中培養對美術的興趣。
小組合作能夠提高學生信息的交流能力:為了下節課能更好的順利進行,老師往往會布置一些資料的搜集任務。在課堂上,圖片文字資料的展示交流,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小組成員通過大量的資料交流,也能拓寬創作思維。例如《剪紙中的吉祥紋樣》一課,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剪紙的資料和圖片。當我走進教室那一刻,我驚呆了,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著大大小小不同的剪紙作品,還有幾張或是打印或是手寫的一些文字資料。課堂上我讓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讓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有些學生還會進行比較,“你收集的作品真漂亮,上面的圖案真精美,比我收集到的要漂亮。”“剪紙上的圖案有著豐富的寓意,你知道嗎?我講給你聽。比如桃子,蝙蝠,公雞……。桃子的寓意是長壽,蝙蝠的寓意是諧音“福“,蘋果象征著平平安安……”“我們收集到的資料比較少,我們能和你們一起交流嗎?”在小組的合作交流中,學生無形當中就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老師顯然成了“旁觀者”。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節約了學生的時間,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習效率。讓每一位成員都知道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員,必須相互依賴,也體現每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的價值。
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小組中以合作為主,組間以競爭為主,競爭與合作相伴進行,使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愉快。為小組而奮斗,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集體榮譽感,組員間緊張而密切的合作,彼此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聽取、分析、同化別人的想法,開放的思想不斷融合、鮮明,語言更明晰。不知不覺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習得了人與人交往的更多技能。小組中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的善表達,有的善歸納他人意見,有的善組織活動進程……彼此之間相互取長短,學生之間平等、民主、和諧關系逐步確立,為今后更加密切合作和展開競爭創造了可能和條件。
小組合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美術課堂中,作品往往會反應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面以及技能的表達。如果單一的只是依靠個人的力量,他的作品就很難出現獨特與眾不同的一面。但是通過小組合作,成員之間的探究,交流,結果就會大大的不同。有可能是出乎你我的預料的。例如《道具小制作》一課,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找出一個好劇本,根據劇情,試著用多種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設計制作出新穎、美觀的小道具。第一課時小組的任務就是確定劇本劇情,尋找合適的材料,制定制作方法以及表現的形式。課堂上,每個小組都展開了積極的討論,有的小組以動畫片為主,有的小組則以童話故事為主。在選擇材料時,有的小組重復了,便主動做出調整,目的就是不想和其他組的雷同,這樣就突顯不出本組的作品了。在制作過程中,小組成員都能積極配合,在組長精心的安排下,人人有事干,人人不落空。因為最后還有展示階段,因此每個小組都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道具盡善盡美。在最后展示的環節中,每個組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一個小組以“烏龜賽跑”為主題,利用卡紙制作了精美的頭飾,最搶眼的就是他們為小烏龜穿上了酷酷的衣服,意想不到的是,衣服居然是用廢舊報紙做成的,上面還用水彩筆畫上了領結,我曾問他們為什么這樣設計,他們說:“希望烏龜得冠之后,站在領獎臺上能夠帥帥的。”聽到之后,我不禁笑了出來,原來這是組員不經意的一個想法。一名同學成為“模特”——樹,其他成員在她的身上做起了文章。棕色的瓦楞紙貼在胸前就是樹干,用皺紋紙,彩紙做起了葉子,點綴在樹枝上。還有你想不到的,那就是用易拉罐的底做成果實的樣子,粘貼到樹上,遠遠看去,非常的形象。
小組成員的思維在合作中得到激發,得到碰撞。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創新能力在合作中得到升華提高。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它不應該作為一種點綴安排在美術課堂中,更不應作為一種形式,浮現在美術課堂上。而應是作為教育改革的最大倡導之一扎扎實實地落實在美術課堂中,讓美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更廣闊的發展。(單位:河北省興隆縣掛蘭峪鎮大鹿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