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為新世紀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景象,也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面向全體學生,努力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也是當前小學課堂的主要走向和追求。積極地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堂教學模式是在相關教育教學理論支撐下,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形成的相對固定的有效的課堂結構。因此,當今的教育應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教育,當今的教學模式應該是適合學生健康、愉快成長,和諧發展的模式。和諧課堂是以課堂為載體,在和諧教育理論的引領下,科學地整合、優化教學手段及資源,確保課堂教學的各種要素全面、協調、自由和充分發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實現良性互動,課堂成為師生、生生對話的平臺,以實現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簡而言之,要處理好幾個關系的和諧:
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和諧: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是配角、是觀眾,而現代課堂中的學生是主體和中心,是鮮活的、充滿情感、富于想象、極具個性的生命主體;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具有創造性的生命體。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真情實感。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才能激發、培養學生健康發展的意識與能力,才能使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學生與學生關系的和諧。新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我們課堂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教師可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如: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問題,分小組進行課本劇的編排、演出,開展辯論賽等,讓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做到取長補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搶答、筆答題競賽,可允許先做好筆答題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師運用適當的激勵語言,“看誰說得最清楚”,“誰的方法最簡便”,“哪個小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展示學生的個性。實踐證明,把競爭帶進課堂,會使課堂更加和諧。
三、教與學的和諧:教師要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進行轉化,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并向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與平臺,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覺得有趣,就學的積極主動、反之,就消極被動。我們的課堂應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來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永遠對學生都有一種魅力,讓學生有滋有味地讀、興趣盎然地學,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課堂生活的快樂。 增強課堂教學的情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維持學生的興趣。如漫畫、小品、故事、錄象、多媒體課件展示逼真的景觀,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興趣大增。②創設問題情境,造成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
四、環境與氛圍的和諧:構建一個整潔、清爽的教室。走進課堂,窗明幾凈,教室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文化氛圍,想必不管是老師或者學生,心情都是愉悅的,帶著這樣的好心情去上課,也就成功了一半了。把微笑帶進課堂。很多實踐表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記得有一次我走進教室時,發現十多個學生伴隨著上課鈴聲如野馬歸槽般沖進教室,個個滿臉通紅,手忙腳亂,教室里也是聲音嘈雜。這次我沒有生氣,反而微笑著說:“看樣子上課鈴聲太突然了,有的同學可能還沒有做好上課的準備,現在老師走出去,看誰先準備好。”等我再次走進教室,同學們個個坐得整整齊齊,全神貫注的等待我上課。試想:如果當時我板著面孔大聲訓斥學生,雖然教室里會立刻安靜下來,但分散的心不會一下子收回來,說不定還帶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這樣的課堂就很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沒有激情的行程。”讓我們成為新課程開發者,創造者,凸顯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使學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個性得到張揚,自己的價值得以體現,構建真正和諧的課堂。(單位:溫宿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