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階段是一個關鍵時期,只有從低年級抓起,才能為學生以后學習好解決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歷來也是數學教學實際活動中的重難點,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絕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曾遇到這樣的尷尬場面:在計算練習或是分析例題時,學生理解掌握的效果較好,可是一旦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各種類型的失誤五花八門,錯誤率居高不下。學生也因之降低甚至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進一步學習受到制約。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缺失一直是數學教學的“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切實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注重案例分析、課后總結反思這方面的情況,找出部分原因,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現在主要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引導學生仔細審題,真正弄懂題意:不能正確理解把握題意,是錯誤的主要原因。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對較弱,耐心不足,部分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存在求速的心理狀態,審題時走馬觀花,粗心大意。低年級學生思維想象能力比較差,而對于一些與學時生活實際聯系不夠緊的數學內容學生就不好理解,學生讀題后說不出題中告訴我們什么,需要我們求什么,對于這類題我們要把它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文字題讀題,圖形題相互對比,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看圖思考:題里說的是什么事?告訴我們什么?還告訴我們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使學生逐步感悟到一個完整的問題至少有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而且一般說的是同一件事,條件和問題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條件”是解題的依據,“問題”是解題的目標。為了使學生養成收集、整理信息的習慣,我使用了“①②③”讀題法。通過讀題,讓學生在讀時找出給出的兩個條件,和提出的問題,然后標出①②③。為了標出①②③,學生都會主動的尋找隱含的條件,還要根據說話習慣確定條件先后次序,直至連成完整的一道實際問題,使學生能正確理解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掌握基本解題步驟:(1)讀題。理解題意,明白事理。(2)看問題。關注所求問題。(3)選擇算法。根據問題,運用加、減、乘、除的意義選擇算法。(4)列式計算,口答。(5)有序反思解題過程。使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借助直觀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些內容或題型,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理解。對于低年級的教學,我基本能圍繞“借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有些題目除老師演示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模擬。畫示意圖,更用上不少學生喜愛的方法。充分利用學生思維具體性、形象性的特點,使解決問題的情節、數量關系,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直接為學生所掌握。從而達到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復雜關系明朗化,為正確解答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注重對數量詞、數學用語的理解:數學課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直接經驗較少,理解能力較差,初學解決問題前,學生就已經從具體的事物中了解到了加、減法的含義,初步知道了在什么情況下用加法計算,什么情況下用減法計算,教學時應以認數起,從看圖說出事物的數量起,適當培養學生多認識一些數量詞。如汽車用“輛”,火車用“列”,飛機用“架”,馬用“匹”,牛羊豬用“頭”,雞鴨鵝鳥用“只”等,并且適當培養學生多認識一些數學用語。如“一共”、“還剩”、“增加”、“減少”、“余下”、“多出”等。注重對數量詞、數學用語的理解,這樣為以后的學習解決問題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提倡算法多樣化: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解決數學問題是不能夠掌握和運用合適的解題策略引起的。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應有意識地穿插一題多解的內容,啟發學生多元思維,學會尋找不同的解題門徑,尋求多種解答方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于分析總結各種問題的策略,讓學生熟知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能夠結合問題的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擺脫思維定勢,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大力提倡算法多樣化,在多樣化的基礎上倡導策略最優化。通過討論交流,從多種方法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策略,從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效果。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滿足于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而應該是把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素質與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耐心和細心的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果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會有明顯的提高。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數學能力,并發展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單位:河北省興隆縣掛蘭峪鎮大鹿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