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班級的學生都存在著知識和能力的差異,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傳統的班級授課往往是為了追求標準化的統一和平均,實行“一刀切”的教學形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所產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發展,從而導致優等生“營養不良”,學困生“消化不了”,妨礙了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為了克制上述弊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經過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的科學測查,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有的放矢地進行差別教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經過努力獲得最大的發展。
一、設定合理的分層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目標,是保證分層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為了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不通需求,教師要在深入理解教材、正確把握教材重難點的基礎上,制定與之相對應的低、中、高三種層次的教學目標。如“優等生”要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和方法,培養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評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目標。“中等生”要熟練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培養簡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的目標?!皩W困生”要在具體情境中掌握基本知識和方法,培養基本能力,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目標。同時,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區分和側重,確保與各個層次學生相適應,提優補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有充分的學習機會,獲得積極地發展。
二、采用適當的學習方法
學生的課堂學習是分層教學的主陣地。在傳統模式的課堂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教師組織學生運用統一的學習方法進行知識的學習,只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從而造成了“優等生”學有余力、潛力發揮不出來,“學困生”吸收不了,產生學習負擔的情況。為了使每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共同進步,教師可以引導不同層次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如優等生擁有比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夠在沒有老師監督的情況下進行自學,教師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給予其充分的發揮空間,激發出自身的潛能。中等生在整個班級中占大多數,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表現平平,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互相討論交流中拓寬思路,增大信息量,互補促進。學困生學習能力較差,接受知識緩慢,他們則通過“教師講授學習”,在老師的直接講解下,將困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從而排除了對學習的畏難情緒。不同的學習方式,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需求,保證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三、實行自助教學聯系
聯系是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培養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往更高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但傳統教學模式下,整齊劃一的題目和數量,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發展需求。所以,聯系的設計要以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為依據,設置易、中、難三中不同梯度的題目。低段的聯系是一些簡單的、與課堂例題相似的題目,中等難度的聯系是在基本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發展的題目,高難度的題目則以開發性、綜合性題目為主。教師將這三種不同層次的題目運用“自助餐”的形式供給學生自由選擇。學生在完成自己選擇的題目后,也可以選擇做其他難度,甚至優等生還可以自己創編習題,加入到“自助餐”當中供同學們選擇。這樣做充分激發了所有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種不同難度的題目,使聯系有了層次,使學生有了選擇,因材施教也就落實到了實處。
四、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
評價學生是檢查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分層教學,就不能對所有學生采取統一的比較標準和評價方式,而是要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多角度、多方面的去評價學生。在評價標準上優等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向更高水平發展。學困生則應降低標準,不要給他們過多的壓力,從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在評價方法上,因為優等生有比較強的能力,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采用自評、互評等方式。而在“學困生”的評價過程中,則必須要抓住切入點,多采用激勵的方法進行評價。如成績出現待達標時,可以將等級換成加油等,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持續學習的信心。
每個學生身上都隱藏著巨大的潛力,需要教師去發現、去喚醒。分層教學是促進學生共同發展、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它讓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機會和舞臺(單位:溫宿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