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名普通心理老師,經常參加市里的心理培訓,經過培訓,對職業學校的學生心理狀況有了更深的了解,就我自己的一些見解分析如下。希望能得到老師們對更多的職業學生的心理關注。職業教育為技術人員培訓、勞動力再生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諸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時代的快速前進,社會對職業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這些變化,讓職業教育繼續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服務, 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挑戰。努力提高學生在校所受教育的質量,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職業技能人才,是我們應關注的主要方面,而其中對學生心理的研究和輔導是整個職業學校教育系統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研究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特點的必要性: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 是身心發展急劇變化的時期, 學生的心理既影響學生的學,制約教師的教,也關系到學校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 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狀況, 我們才能進行正常、有效的教學,才能實施對學生全面的管理, 才能保證職業學校學生的成人成才。而由于思想觀念的滯后, 教學內容的傳統性, 對學生心理特點的研究也往往是職業學校在教學與管理中容易忽視, 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因此,只有掌握并分析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特點,并加強對他們心理健康的教育, 才可能促進職業學校學生個人健康發展,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也有助于加強我國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 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特點的常見表現:在校期間, 因為家庭、年齡、專業等的特殊性, 職業學校學生在思想和言行上呈現多種多樣的特征,但歸根結底,這些都取決于他們內在的心理現狀與發展情況。概括而言, 當今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大致表現出如下一些特點。
1、獨立意識增強,自我表現欲強,行為依賴性也強: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的發育,知識的擴展以及遠離家庭等因素的影響, 很多職業學校的學生對家長、對教師的崇拜開始逐漸減退,轉而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感體驗, 對過多的教誨或關照甚至產生反感情緒; 對未來充滿理想,敢說敢干, 充分地表現自我, 幻想自己無所不能, 渴望自己的一切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稱贊。而由于綜合素質不高, 即使存在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 也因為對自己信心不足, 在各種活動中縮手縮腳, 優柔寡斷, 他們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依附性依然很強, 在學習、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遇到問題時, 希望得到他人的指導與幫助, 對家長、老師的依賴心理仍然強烈。
2、自我意識強, 正確處理與集體、他人關系的能力尚待提高:他們不僅能比較客觀地看待自我, 而且能明確表現自我,敏感的防衛自我,并珍重自我,以自我為中心。有些能形成較理智的自我意識。但受到自己所生活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職業學校中的學生普遍存有自私、嫉妒心理, 心胸狹隘。不能正確處理與集體、他人關系。不少學生在心理上處于“三無”狀態,即無動于衷,謂之無情;缺乏活力,謂之無力;漠不關心,謂之無心。
3、就業的希望與悲觀并存:職業學校的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 他們都對畢業后的工作充滿向往和幻想,希望能盡快地完成學業,實現就業的抱負,出人頭地, 為自己、家庭改善生活條件和地位。但因對職業學校性質、地位的顧慮,以及一些傳統思想、落后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學生及學生家長都懷疑他們未來工作的地位和方向,認為畢業后主要還是打工,到工作第一線做苦力。也正是因為對就業的悲觀情緒,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學無動力,得過且過,虛度光陰, 甚至染上一些惡習和不良癖好,嚴重影響他們的前途和學校的形象。
三、影響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影響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很多。究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1)學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學生的氣質、體質、身體健康、生理發育、智力水平、生活經歷、學習水平等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與體驗。有的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甚至產生心理疾病。(2)家庭因素。家庭結構的變化、獨生子女的增多,單親家庭的遞增,家長教育思想的陳舊、教育方法的單一,一是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學生對于較高目標難于一時達到;二是家長不管不問,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使孩子認為學好學壞無所謂;三是家長對于孩子在學校中的不良表現采取粗暴的方式,如呵斥甚至打罵的態度和做法,導致學生不學好;四是經常吵嘴的家庭環境,父母因為家庭瑣事爭吵,導致孩子無心學習。(3)學校的原因。雖然當前學校開展素質教育,但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學校還存在片面追求學生成績的傾向,以及當前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就業率的做法,都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德育教育的不重視或脫離現實,沒有起到應有作用。輔導員及班主任工作的不到位,工作職責的不明確,作用沒有發揮不出來; 教師教育方法的簡單粗暴,甚至有些教師本身就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4)社會的原因。社會發展迅猛,經濟結構調整,改革深入;另外,在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偏見:認為職業學校學生是一群被普高“刷”下來的“差生”,畢業后沒多大出息。這些社會變革帶來的就業壓力、生活壓力以及社會輿論的影響等等都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
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從自身的條件出發,確立有益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并維持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和人際關系中做出良好反應。我們只有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認識到學生心理特點在社會發展和學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我們職業學校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身心健康、專業合格、獻身社會的職業技能人才,保證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和諧發展。(單位:內蒙古巴彥淖爾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