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縣口前鎮中心小學校在“大家三小 和美校園”辦學理念的引領下,致力于“尚美德育”的研究,不斷優化學校人文環境;不斷強化尚美德育隊伍建設;不斷豐富尚美活動載體;不斷挖掘學生最大潛能;不斷提升家長家教水平;通過各種活動,不斷發展師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
環境建設促進發展:校園環境是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環境育人是尚美德育的外顯。構建尚美環境就是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從而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校園以彰顯美為原則,緊緊圍繞“尚美德育”主題,對校園整體精心設計建設,努力打造尚美校園。例如,教學樓的草坪上我們利用草的顏色和高低精心設計了“尚美德育”四個大字。校園的文化墻上我們確立為“尚美根文化墻”,展示著崇尚美好、立德樹人的經典詩詞;食堂樓的主墻體上呈現出我們的“尚美瓷文化墻”。展示著中華的博大精深的瓷文化。
加強尚美隊伍建設:只有實現人的尚美,才能真正實現校園的尚美。我校以“尚美教育”為核心,加強師德建設,培養尚美教師。一是優化、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和評價機制。在教師的共同參與下,先后制定了“教師三到三高”、“尚美教師標準”、“教師美的課堂用語28句”等行為規范準則和“尚美團隊”評選方案。二是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尚美德育我先行”活動,引導教師在課堂上用整潔得體的衣著、美觀規范的板書、自然親切的教態、愛生如子的品德、高超的教學藝術,為學生展示心靈美與行為美,讓學生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感受美的熏陶,產生對教師的敬慕與愛戴之情。三是開展尚美教師、尚美團隊的評選表彰活動,把教師思想統一到以高尚的師德、健康的人格去影響、熏陶學生上來,引導教師用美的行為、美的形象為學生樹立榜樣,做美的踐行者。在思想引領的基礎上,我校以教師專業成長為重點,努力培養德能雙馨的教師,使教師隊伍建設實現健康發展。一是我們每學期到召開師德師風主題會,與全體教師簽訂師德承諾書;二是我們每學期都進行師德道德講堂,我們結合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積極挖掘身邊的師德楷模;三是讓每位教師都制定了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學校依據教師的需求,通過多種舉措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四是通過每年的“立美杯”課堂教學大賽、骨干教師展示課、師徒結對展示課、教研組優質課展示等活動,為教師搭建成長與展示的平臺,提高專業能力水平,引領他們從職業走向事業,感受職業的幸福美好。同時重視教職工的文化生活,關心教職工的冷暖。學校為每位在職教師購買職工互助險,幾年來先后有10多個教室獲得不同程度的資助,我校的項惠英等4位教師在得病后,由于參加了職工互助險,每人分別獲得1萬元的互助款補助和醫療保險外剩余部分的互助款。讓教職工在尚美的環境里愉快地工作、生活。
豐富尚美活動載體:尚美德育主要就是通過校園四節、少年宮活動社團、重大節日為活動載體,潤澤每個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傳播美。我們每年召開校園四節即四月讀書節、六月藝術節、九月體育節、十一月科技節,學生通過全員參與活動,全員備戰各項活動,全員體驗四節活動,個人潛能得到有效開發,個人素養得到有效提升。我們的美之源鄉村少年宮活動社團開展的有聲有色。學校根據每位教師的個人特長共開設零點樂隊、電子琴、舞蹈、合唱、足球、武術、田徑、紙編、書法、兒童畫、乒乓球、科技組等29個活動社團。全校學生進行菜單式選學。每人限報四科。其中至少一項體育技能項目。如音樂學科開展的古詩新韻活動組已經成為我校藝術教育的一大特色。古詩新韻,是用歌唱的方式學習古典詩詞。學校把經典的古詩詞曲編成校本教材,賦予優美的旋律在校園中傳唱。目的是傳承經典,深深扎下民族文化的根。學校承擔了省十二五重點課題《課前一歌承載古詩新韻》研究,成功舉辦了永吉縣古詩新韻現場會,同時我們的零點樂隊的學員們把中國的民樂演繹到了一個唯美的境界,曾代表學校迎接來自吉林省300多同仁的參觀指導;美術學科開設的紙藝奇彩社團也成為我校美術學科的點睛之作。青花瓷器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它代表著一個時期的我國文化的主流。我們學校陳列的青花瓷跟明清時期的不同,這里的青花瓷全部都是用紙做的。這也是我校藝術教育的特色之一。紙編使傳統的編、剪、畫等藝術創作手段得到傳承融合,手腦眼并用,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創新精神,我們還編印教材,開設校本課——“紙藝奇彩”。如今,紙編藝術提高一個新的層次,以青花瓷為主,做青花系列作品,傳承中華民族“瓷文化”。2015年,我校被吉林省體育總局命名為吉林省足球特色校、武術特色校。我校體育教師創編的太極扇,集武術與音樂、古詩為一體,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吟唱經典古詩,手持太極扇做著武術的特有動作。真是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2015年國家義務教育均衡檢查組來校檢查工作,我們的太極扇表演得到了檢查組組長的極高贊譽。
提升家長家校聯動意識:大力推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銜接,使尚美德育向家庭輻射,向社會延伸,向社區拓展,努力形成社會化、開放式的德育新模式、新平臺長。利用德育道德大講堂系列活動,定期開展家長進校園學校活動,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參加社區活動,走進敬老院,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只有學校與家庭、社會精誠合作,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能最大化。為此,我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學校領導定期對家長進行免費輔導,征求家長意見。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大型教育教學活動。我校各班級開展的主題班隊會活動、學科教師課堂教學展示、體育節、藝術節、建校日等,都會邀請家長、離退休老干部走進學校、走進班級,參與其中。家長、老干部通過了解學校工作,理解學校辦學理念,同樣會在家庭生活、社區中追求環境美、品德美、孝心美、行為美、語言美,樹立起尚美的意識,創造出適于學生快樂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單位:吉林省永吉縣口前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