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情緒既是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作為中國教師,怎樣讓自己的情緒不在教學中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情緒作為人的一個特性在教師也是必然的。而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的情緒主導作用直接影響學生個體的情緒。在情緒的感染和放大作用下,教師的情緒對情緒對象學生具有極大的刺激作用。人的情緒對生活、學習、工作影響都是很大。良好的情緒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反應敏捷,記憶深刻,學習效率高。不良情緒使得學習活動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學習效率低下。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控制自己異常的或不良的情緒,用良好的情緒去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是多么的重要。
教師教學中不良或異常情緒主要表現為激動、壓仰、緊張等。如何控制這些不良情緒,筆者對此提出一些淺薄的看法,希望同仁批評指正。
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進行情緒管理和控制。人最需要情緒管理,一切一切的管理,情緒管理第一優先。在心理學解釋中,情緒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主觀的有意識的體驗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應的特征。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但可以進行有效疏導、管理和控制。情緒無好壞。教師的情緒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壓制情緒,而是在覺察情緒后,調整情緒的表達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不讓學生受我們教師情緒的直接影響,我們一定要調節和改變自己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表情行為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情境表達適當的情緒,就是健康的情緒管理之道:用對的方法,用正確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緒,然后調整、理解和放松自己的情緒——在對學生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感知、控制、調節的過程中,使人性、人的情緒得到充分發展,人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教師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課堂教學的情境表達適當的情緒,就是健康的情緒管理之道。只有了解了情緒,才能管理并控制情緒,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情緒管理要求我們教師要辨認情緒、分析情緒和管理情緒。工作并快樂著,這是情緒管理的目標。在日常生活中,情緒的調節有很多辦法,其中魏書生的“松、靜、勻、樂”法最簡單,很管用,隨時隨地都可以,師生用了不僅可以調節情緒,做到了還可以激發思考力和創造力,讓你一天天都生活在快樂之中。
二是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克服自己在課堂上激動的情緒。激動情緒是一種迅速爆發、強烈而短暫的情緒狀態,帶有沖動性和明顯的情緒色彩。產生的原因多是由于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意外事件給人以極大的刺激或是由于長期的情緒壓抑或思想矛盾沖突。對于教學來說,教師激動情緒指在教學中遇到突發事件不能讓自己冷靜、理智地把握自身情緒的流向。暴怒時面紅耳赤、全身發抖、大發雷霆;歡樂時手舞足蹈;傷心時涕淚交加等。試想一旦這些情緒在教師中發生,將對我們學生的影響該有多大。例如:一位政治教師在講解《中國的人口問題》這一章節時,引用了《超生游擊隊》這一小品。本來形象、夸張的小品很能說明問題,但教師在講時,激動起來,甚至學著宋丹丹的聲音,在講臺上表演。教師一味跟著感覺走,跟著情緒走,忘卻了教學的主旨,學生看似十分活躍,暢所欲言,實際上什么也沒學到。因為教師畢竟不同于演員,課堂上更需要平和、適度的感情流露。不合適宜的激動只能誤導學生。另一位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發現一位學生為自己畫卡通畫。頓時大發雷霆,既追記了這個學生“光榮”的過去,還預測了他的“輝煌”未來,時間花了不下十分鐘。這種激動的情緒既傷了這個學生的自尊心,還影響了全班學生和情緒,同時沖淡了教學主題,偏離了教學目標。所以教師針對每一堂課都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除了設計師生間必要的情感、情緒交流外,還應有明確的交流中心,把握住教學重點和難點。遇到突發事件,要冷靜處理,靜心對待,從而使課堂變成發揮情感、施展技巧的藝術空間。
三是教師要伸入學生中間,防止自己壓抑的情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時我發現課堂氣氛拘謹,甚至死氣沉沉,這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常常流露壓抑的情緒。表現為:內心煩燥,喪失講課的興趣。久而久之,整個課堂毫無活力和生機。我們教師成了教學的機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受到壓抑,教學的效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針對這一種情況,我們教師應當放下自己所謂的“師道尊嚴”,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間來講課。這樣既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又不必打斷教學過程,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變換情緒的刺激方式和程度,引起學生的注意,展開他們的思維。平時我們面對壓抑的課堂氛圍,有時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比喻,甚至一個玩笑,常常非常強烈地叩動學生的心弦。打開學生那扇心靈的門,讓他們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教師的講課中去,同老師一起領會作者的思想。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的情緒是可以調節的。我們堅信,新時期的教師們,一定能讓自己的心理健全起來,一定能管理好自己和學生的情緒,讓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朝氣蓬勃,我們的教育事業一定會大有希望!(單位: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示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