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背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是語文教師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創造力和審美價值定向,是語文課堂教學領域中的結晶,是一個教師在長期課堂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教學技能”、“教學技藝”發展的高級階段和理想境界。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材特點,富于創造性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學過程,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都屬于教學藝術應用的范疇。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性在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引導、疏導、誘導、輔導的作用。要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構成課堂教學的二重性,并概括了課堂教學的本質特性。語文教學是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與客觀規律而進行運作的,因此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從事語文教學,這就是常說的“教學有法”的緣由。教學的藝術性是教學的形象創造性。
二、研究的目的: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的教學模式,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并應用新課程的理念來評析課堂教學,讓每一位教師都在這場改革中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認識到教師既要當好演員,更主要是當好導演,讓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2.提高課堂教學實踐及反思的能力,提高教材處理與教學設計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逐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3.轉變學生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自主思維,處在探討、研究問題的過程之中。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實效,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4.創建積極課堂環境,將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和參與成員信息。1、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初一到初三全體學生;2、課題成員信息:課題組長為沈正瓊,現為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第一中學中教一級教師;課題成員為劉家山(現為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第二初級中學一級教師)和盧孝燕(現為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第一中學一級教師)。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中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門藝術,研究的基本內容包括: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對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的認識和適應;教學過程的結構組織;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的體現;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師生、講練、知能、詳略四種關系的處理;教學中的導入、設問、啟發、誘導、鞏固、拓展;教師的語言表達、情感表達、教態表達、書寫示范等等。
研究的重點內容:1.溝通學生心理的藝術:課堂藝術其實就是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的藝術。學會和學生溝通,讓學生把老師當作朋友,使學生親其師進而信其道,創設和諧課堂,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放松而輕松地去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2.課堂導入的藝術:好的開頭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是成功的一半。開場道白,猶如樂器定調。奧地利樂團指揮韋勒說,這個調定得如何,將決定全部演奏的成敗。語文課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導語,就是一首交響樂中美妙絕倫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是離不開引人入勝的導語的。3.提問的藝術:提問方式的巧妙與笨拙,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成敗。喚醒學生讀書,思考的欲望,許多時候必須借助課堂上的巧妙提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得笨。”這番話不僅道出了提問的重要意義,而且強調了“巧問”。“巧問”的“巧”,主要表現在提問的時機恰到好處,難易把握準確,有較強的啟發性,要恰時提問,提出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的問題,提倡“深題淺問”。4.課堂對話的藝術:課堂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交流,這就需要教師作為平等的一員去參與,民主地讓學生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以致產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濺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談中,讓學生擺脫被“牽“的處境,拓寬思維空間,主體意識和獨立思考受到鼓勵,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善于點拔,善于調控,靈活機智地處理課堂生成的問題。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對話氛圍。5.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語文課堂語言應該是充滿激情的,能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和學生在語文世界里同樂同悲。語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憤,要么低沉,要么沮喪……課堂語言還應該是豐富的,富有文采的,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同時課堂語言應該是簡練的,不能啰嗦,開宗明義,一針見血,恰到好處。
五、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研究步驟。準備階段(2016.5—2016.6):1.課題的確立與申報,組建課題組,召開會議,制定課題研究的規程。2.收集資料,了解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效果,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尋找課堂教學的有關策略。3.宣傳課題的指導思想和相關策略,組織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開展號各項活動。實施階段(2016.7—2017.3):前期(2016.7—2016.9)進行教學的實踐,并注重教學效果,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作出改進,重視課堂結構的調整;中期(2016.9—2016.12)在教學實踐中,創設各種情境,訓練學生的能力,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形成教學案例;后期(2017.1—2017.3)召開研討活動,舉行教學觀摩課,組織課題組教師參加觀摩研討,鼓勵教師積極撰寫課題研究心得、研究報告或論文,做好階段性總結。結題階段(2017.4-2017.6):對研究過程中積累的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加以總結、反思,形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召開結題會議,總結梳理各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交流推廣。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1.學生方面:學生的綜合素質將有明顯提高。通過充分的分析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的規律,給學生雙向互動的條件和機會,讓每個學生就能敢講會講,培養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動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文本成果:形成課堂教學藝術研究報告或論文。3.其他方面:促進了我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了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廣大教師會積極學習課標,研究教材,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為我校未來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單位: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第一中學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