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從教以來,有得有失,感受頗多。而在地理教學中,所謂的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師難于講清的知識點。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也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難點有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班級里不同學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在一般情況下,使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還會為以后學習的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因此我覺得突破教學難點既要分析教學難點,也要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對教學難點的分析與突破方法:
初中地理教學難點分類:
抽象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抽象性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有較高的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聯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為教師授課的挑戰以及學生自我突破、自主學習的瓶頸。一般來講,空間想象要求高、抽象性強、靈活性大、綜合性高、分散性大,這些知識點常常成為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例如:“地球的運動”、“地球公轉的意義”等,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非常抽象。學生很難弄懂為什么地球自轉運動就會產生白天黑夜的變化、就會使不同的地方出現時間差?為什么地球公轉就會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等。
識記性教學難點。識記是知識再識記與再呈現的過程,只有把所學知識識記并能清晰準確地再呈現,才能聯系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識記性難點,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間又聯系松散的地理知識。
應用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性難點多存在于如何應用地圖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釋一些具體地理現象和解決地理問題等方面。例如:天氣與氣候一節中雨帶的推移、經緯網圖上方向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應用性難點的突破方法應講究應用問題的針對性,巧設問題情境、問題層次,減緩問題的梯度,在必要時應用相關圖表甚至實物或模型,以啟發學生層層深入分析,逐步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綜合性教學難點。地理概念之間的因果聯系,是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間的多種關系是地理事物綜合性聯系的反映。一般來講,具有多因、多果、多層次關系的地理知識,這樣的地理知識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規律比較多,而且前因后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掌握這樣的知識,不僅要有深厚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同時也需要靈活多變的能力,正是因為這樣才成為教學中最為突出的難點。比如氣候知識層次較多,各層次之間因果關系十分復雜,每個層次又含有多個知識要點。
如何突破教學難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對于教師來講,學生與教材就是教學活動中的“彼”。我們教學要求的實質是:把學生的已有知識擴展和加深到新課標要求的水平;將學生的認識,提高到理解、掌握和運用新知識應達到的水平。了解這兩方面的基本情況,教師講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教學難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難點的解決是一個老話題,但又是一個新內容,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尋找解決難點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1.利用直觀教具突破難點。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跨度大,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理解與掌握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難點,使感性知識理性化,實現知識的長久識記和靈活運用,在突破抽象性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后聯系,要化抽象為直觀。借助各種直觀教具、動畫,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地理教師為了更好地教學完全可以將電教、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在課堂中應用,發揮其積極的輔助教學作用。
2.通過自主探究突破難點。我們知道地理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針對教材的特點,不失時機地放手讓學生到實踐中去接觸事物、自主探究,可以培養他們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
3.通過身邊地理突破難點,實踐出真知。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立足課堂,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總之,要在教學中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必須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做到“知己知彼”、“因地制宜”,在教學上方能百戰百勝。(單位:內蒙古包頭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