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語文新課標理念的要求,探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途徑:加強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語文課文中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組織學生課堂動手寫的活動,讓語文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生能力 語文素養 培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痹谌粘5慕虒W實踐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讀文章語感較差,口語表達詞不達意,寫作文是錯字連篇,詞匯貧乏想象力不豐富,就連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較高的學生也存在視野狹窄,文章空洞的問題……這一切無不反映出學生語文素養低。由此觀之,語文素養之于語文和學生的發展就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從一線教學看來,我們可以從平時的語文教學入手,尋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些合適的途徑與方法。
一、加強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從心理學角度說語感是一種心智技能。教師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產生“頓悟”之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去感受,去體驗,了然于心。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所發展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加深?!毙W語文教材的絕大部分課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有著重大的作用。教師要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知識,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讓他們會讀書,從而把書讀懂。模仿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因此,指導學生掌握朗讀課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讀。我們在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范讀,教給學生正確的語音、語氣和朗讀速度,使學生對課文形成初步的認識。尤其是新課教學時,教師在范讀時的語音、語調和富有表情的神態都會深深引著學生,使學生在聽時產生共鳴,受到感染,加深印象,從而體會了文章的含義。最后我指名朗讀,檢查效果,許多學生都能從聽到讀體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達到了教學目的。教師要根據課文表達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學生掌握了朗讀基本功,口頭表達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語言交流或參加演講的表達能力都會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會大大提高了。
二、 充分挖掘課本中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及創造美的能力 。美育對人的修養起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文章,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適時滲透審美教育,以美的眼光去發現極為豐富的審美材料,激發學生對美、對知識的追求。小學語文教材是美的宮殿,不僅包括了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而且還包括了極為廣泛的自然科學常識。課文用生動精煉的語言文字從各個不同的側面,用各種不同的體裁描繪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美景,贊揚了人類社會中的美好事物和優秀人物的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愚昧、落后、丑惡的東西。如果把墨香飄逸的語文教材比喻成一座風景優美的大山,語文教師應當是一位出色的導游帶領學生跋涉攀登。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努力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美,利用教材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優美的語言、動聽的旋律、精美的圖像、鮮明的色彩等一切美好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也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讓學生即興表演,做游戲,開展小組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且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受到美的教育。誦讀是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是語文審美教育的起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語言固有的韻律美,以朗讀為主旋律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如《桂林山水》一課,作者不僅用詞十分準確,而且句式也非常講究,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工整的排比,瑯瑯上口的感覺,把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學習這類句子時,我們就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分析各分句的結構聯系,使學生品嘗句中的韻味,在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和對祖國山河的喜愛之情。語文教學是美的事業,語文教材是美的宮殿,語文教師應是美的使者,語文教師只有全面加強美學修養,奠定扎實的美學基礎知識,樹立高尚正確的審美觀,養成較強的審美能力,把語文教學變成最優化,富有美感效應的藝術,才能使學語文變成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活動,也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材。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前的語文課堂忽視了學生動“手”現象。這也是多年來語文教學費時多、收獲低的一個重要原因,讓學生在課上動手的機會很少,就是有,也是在下課前幾分鐘抄抄寫寫,勾勾劃劃而已。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上學生盡管講得頭頭是道,但用書面的形式不一定能表達好,口述與筆述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動不動“手”結果是不一樣的。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動腦又動手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我們何樂而不為之?在課堂上動手,不但培養他們的動手寫的能力,同時也鞏固所學的知識。
培養良好的語文習慣,主要采用這樣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學常規,在教學之初用一段時間,重點建立教學常規,為學生規定一定的學習語文的規矩,如語文課上怎樣讀書,怎樣提問,怎樣回答……每個老師制定的項目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例如,培養預習的習慣,教師在指導預習的步驟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達到自動的程度,這樣,預習的習慣就養成了。嚴格要求,堅持不懈,良好的語文習慣不是短時間就能培養起來的,不良的語文習慣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的,因此需要時間嚴格要求,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單位: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高升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