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作為新時期我國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目標與任務,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力爭實現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小學體育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反之,體育學習興趣不高,上課時注意力就會分散,更談不上主動積極地鍛煉了。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影響下,在社會實踐中逐漸培養的。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正處在童年過渡到少年時期,是開始接觸社會、逐步認識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系、進而開始萌發自我意識、形成個性的重要階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是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但因心理發展不均衡,注意力不集中,興趣容易轉移。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他們學習體育的興趣呢?
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難易度要適合學生的接受水平,過易過淺的教學內容,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過深過難的教學內容,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深淺適當,難易適度,并且要求教學內容必須是學生經過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水平較差的學生也能跟上教學要求,這樣使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滿足感體驗,推動著學習。教學方法也要適當,新奇的刺激是引起興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不斷創造性地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富于變化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與手段,可使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愉快,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培養融洽的師生情感:在體育教學中,師生間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養與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先決條件。實踐證明:有些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是從對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注意關心、熱愛學生,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學生自然會尊敬、擁戴老師,這樣師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會培養融洽的師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學習的過程中,與之朝夕相處的教師發揮著巨大的師表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到師德與師能往往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體育教師要用高尚的情操,廣博的知識和健美的體魄、優美的示范,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直接教育學生樹
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從而燃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結合體育教材的內容特點:體育教材中的各項體育活動項目本身含有競賽的特點,適當采用競賽形式組織教學活動,利用競爭心理的因素,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手段。游戲與競賽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競爭性很受青少年學生的喜愛,青少年求知欲旺盛,求勝心切,喜歡鼓勵和表揚,根據這些特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帶有趣味性和競賽性的游戲,來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如:在快速跑教學中可采用追逐跑比賽、迎面接力跑比賽、十字接力跑比賽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興趣與成功是相輔相成的,興趣可促使學習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發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在教學中,第一,要有明確、恰當的教學目標。一堂課要完成什么任務,主要解決什么問題,怎么去解決?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好,上課時必須讓學生明白這堂課實現的教學目標。第二,要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圍繞教學目標如何教學采取什么途徑,運用什么方法,各環節之間銜接,場地目標怎樣布局等,應有一個清晰的教學設計思路。第三,要重視信息反饋,作好評價總結。如:在進行一年級基本舞步和投擲輕物的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兒童年齡幼小,在課的開始部分讓每個學生明確自己要“學什么”;準備部分在輕快節奏感較強的音樂伴奏下安排卡通操練習,通過形象的模仿練習激發學生的練習;在基本部分中根據兒童活潑好動并且意志薄弱、興奮點易消失這一特點,突破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將主教材和輔教材貫穿進行教學),在學習舞步時貫穿小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寓興趣于體育之中,在玩中學到了技能、技巧;在結束部分中利用舞蹈《在歡樂的節日里》使學習心理和生理做到了放松,并通過小舞蹈將基本舞蹈步加以復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提高對體育課興趣。(單位:河北省興隆縣掛蘭峪鎮大鹿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