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有了新的要求,不僅要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將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技能傳授給學生,而且還要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理論基礎知識,讓學生充分掌握信息技術要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回顧以往的教學生涯,談談關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運用。
一、提升自身教學觀念與素養:“天、地、君、親、師“,這是傳統觀念上教師的地位,在過去教師就是知識講授和灌輸的角色,學生則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及觀念的角色,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在“填鴨”,單單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對傳授知識的掌握、消化和吸收,常常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和創新,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具體的表現則是在課堂上缺乏積極性,嚴重時學生可能會有倦學、厭學的情況,這就是讓教學南轅北轍了。因此,新時代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求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改變固有的教學觀念,結合教育改革和課程大綱的要求去“升級”教育觀念,更加掌握學生在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中的接受情況,具體以一些如:成為學生的朋友,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換位思考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讓學習的主體真正的朝學生轉換,解脫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要我學到我要學上轉變。學習對于師生而言是知識的傳授及獲取的過程,老師與學生二者的角色是缺一不可的,這就要求教師從單一的老師的角色兼職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多一些溝通,少一些命令,真正知道學生要學什么,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隨著學生信息技術知識量的積累,要有意識的去引導著學生對于教師設計的問題提出自身獨特的見解,并加以鼓勵。因此,作為當下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該真正的與時俱進,努力的提高教學業務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才能做好新時代的教師。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學生對信息技術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夠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當中,才能真正的學到信息技術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出發,讓學生主動去學、喜歡去學習信息技術。如在教學過程中,介紹完基礎知識后,可以舉例所教授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如,在電腦中實際操作中運用一些圖表工具來計算、繪畫、設計等,讓學生產生“原來我們學到的知識這么有趣、有用”的感慨。之后就可以趁機給學生講解具體操作,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習就顯得事半功倍了,再讓學生自己操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之后,興趣也就由此而生了。
三、將信息技術與眾多學科聯系一起:渡過電氣時代,來到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卻不是毫無關聯的。現今,我們通過信息技術從外界獲取的信息往往都是我們有關于其他學科的知識。因此,對于學生而言,將信息技術與眾多學科聯系在一起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正確的將信息技術與眾多學科整合、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利用這些知識。單純的整合一門課程,是不行的,要使學習的目標更加具體和現實,潛在的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知識的儲備。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達到這一目標,應以其他學科為載體,視信息技術課程為工具和手段融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靈活的應用掌握的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問題。
四、改變評價模式:在大眾的認識模式中,書面成績代表著一切,家長、學生甚至許多的老師都盲目的信任著成績。往往導致了學生書面成績優秀,但實際操作能力卻差強人意。尤其是老師對于書面成績的片面要求,忽略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嚴重的不符合素質教育教學要求的。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其評價的側重點應該有很好的把握,也應該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多元化、綜合性、人文性、潛力性應該是教師對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時需要參照的。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一些“你行的”,“很棒”等鼓勵,使得學生更樂于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傳道、授業、解惑”是為師之道,不應該單純的將學生分成好、壞學生,作為一名園丁,培養才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讓學生充分掌握信息技術要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的應用在人們生活中各個方面,對于信息教育工作者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信息教學中,教師們應該不斷探索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尋求新的教學模式和傳播方法,從而能夠輔助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進而使學生們都具備著自我獲取、自我更新新知識的能力,能夠“與時俱進”,能夠“活到老,學到老”,以適應當下社會終身教育的要求。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來說,既是一個考驗,又是一個機遇,這就要求信息教學的方式、方法能夠與時俱進,進行全面的革新,轉變思想觀念,抓住當前的大好形勢,迎接新的挑戰。(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六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