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成為當前的教學任務。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得知,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水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來,首先必須培養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學生只有產生了作文興趣,才能充分發揮語文才能,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那么,怎么才能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是很強的,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根據學生這一特點,要培養小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老師應在“新”字上下功夫。
首先,教師布置的作文方式要“新”,防止不根據學生基礎和寫作技巧實際,教師主觀布置一個題目,提出幾項要求后,強制作文的做法,特別是對剛上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更應該注意這一點。他們剛離開小學一二年級那種活潑、幼稚、充滿幻想的生活,邁進三年的大門,對周圍一切感到非常新鮮。加之教師經常講授做人的道理,開始注意觀察生活本質,他們寫生活也是單純羅列生活現象,加之缺乏一定的寫作技巧寫出的文章自己都不很滿意,交上來就是為應付教師。把作文視為學習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學生產生作文興趣尤為重要。新穎的布置作文方式,可以喚起他們的作文欲望。把空洞的布置課變為生動、豐富的指導課,通過工作實際,以下幾種方法效果較好。
教師在布置作文的時候,應針對題目提出幾個問題:從題目看寫作范圍是什么?應確定怎樣的中心思想?通過哪些材料來反映這個中心?將怎樣安排這些材料……提出這些問題對寫作文不感興趣的同學有很大幫助,最起碼對文章中心思想,布局謀篇有了明確的認識。心中有數了,接著教師再根據析題內容,念一篇教師預先寫好的小文,讓同學看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還應加強?你將如何改進?如果你寫此文章怎樣安排才更合適?這樣可以引出學生的思想,消除了作文的為難情緒,變被動為主動。
每個學生經歷的事情是很多的,但大多數同學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不予留意,不細心體會其中意義和感受。提筆寫文章的時候,想象的成份多一些,敘述時主觀經歷和客觀敘述往往脫節,多不從主觀上體會,只是憑空想象去寫,寫出的文章很不感人。教師要注意采用回憶引導法,引導學生對經歷過事情的回憶,細心體會其中感受。樣寫出的文章就有真情實感了。如:要寫一個助人為樂的人,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們應怎么做?我曾怎么做?這樣從生活中的經歷來引導學生對所記的人或事去體會和感受,會使他們有一種親身經歷感,即使是虛構,也能進入所寫的人或事中,有了真情實感。
現在學生看電視、閱覽電子書的條件好起來了,每天幾乎都要看一段電視或閱覽電子書,不少同學對此只抱著消譴的態度,看熱鬧的多,品味的少。教師可以據此設置一些題目。如:《最新消息》、《影劇XXX評論》讓學生每天看一段新聞,然后,把他們記錄下來,稍加評論一番。這樣,一方面學生能關心國家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對于電視劇,教師可以根據預告組織學生選看。主要從人物形象、結構線索、中心思想等幾個方面去評論。可以單項評論,也可以綜合評論,然后師生共同交流,學生擴大了視野,增強了評論能力。產生了作文寫作的興趣。
再者,教師在作文批改方式上也要新穎,才能保持并加強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批改方式除教師眉批、面批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批,也可以采取教師領學生一起批和學生分頭批的方式。教師領學生一起批,從學生作文中選出2—3篇中等作文,刻印發給大家,先理通文字,再看中心思想、布局謀篇等方面。然后師生從頭開始一句句一段段討論。哪個詞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個句子不通,應怎樣改正……學生可以廣開言路,提出見解和修改意見。學生分頭批,每人一本作文,教師提出批改內容和要求,然后收上來。主要看修改情況,打分平等。通過這些,學生間距離可以縮短,有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另外,學生改學生的作文倍感親切,沒有拘束,便于學習長處,啟發創新。還注意穩定學生作文興趣,那就是講的時候要注意多幫助獎勵,少批評訓斥;多教給方法,少空頭說教,要善于因勢利導。講評作文要以表揚為主,充分肯定學生寫作成績,哪怕一句話,一個詞用得好,要充分肯定,在肯定的同時,還要細致評點,使學生可以摸到布局謀篇的路子,表情達意的方式,鼓勵他們要敢于創新。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路子是多條的,我們應該深入探討,以適應飛速發展的教育形勢的需要。(單位: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