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說的尖子生,是沒辦法用一句話來概括的,也就是說尖子生不單單要在考試成績上是拔尖的,還要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具有對問題敏銳的洞察力、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平時要善于總結和概括,要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并具備非常優秀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一個尖子生還必須要具備對學科的知識有很強烈的求知欲望、學風要踏實,具備個性質樸的優秀品質,但是要結合英語這門學科的來講,作為尖子生還要具備良好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這其中就包括具備優秀的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要具備扎實的語音、詞匯、話題和語法的語言知識,要具有濃厚的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的能力,并且還要擁有高效的一些英語策略和比較健全的情感態度。總之就是各項能力都是最突出,表現最好的。
英語尖子生的培養策略:
第一,對待尖子生要特殊化。首先在課堂上對尖子生設計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習任務,也就是說老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設計任務都是針對中層生來設計的,這時候班里的一些尖子生就會感到任務不是特別難,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而我們作為老師,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對尖子生設計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感覺到課堂上任務的難度。例如在進行教學“What is happiness to you”的時候,對于一些尖子生的任務就不能停留在只是簡單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上,而是要讓他們分析和探討說出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出對文章內容含義的理解和自身在生活中的感受。當然如果尖子生剛開始不能完全運用英文表達,可以允許學生運用中文的語言來表達,慢慢的鼓勵他們再運用英語表達,另外還可以讓他們把自身的真實感受運用英文寫下來,這樣的話我們不單單可以聽到尖子生的心靈深處的心聲,還可以將學生內心的波濤激發起來,久而久之,尖子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英文寫作水平就會快速提高。然后是在英語教學的課后布置特殊的作業,要知道如果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和其他層次學生的作業是一樣的,這樣會阻礙尖子生的發展。因此,老師在布置作業上要花些心思來進行設計布置,要在設計作業的時候盡量滿足學生的特長,可以給尖子生布置讓他們寫一篇英語短文,這樣的作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他們也會有一定的興趣,這樣才能真正的給予尖子生自由發展、想象、創新的空間。
第二,鼓勵尖子生多閱讀、多寫作。教師要讓尖子生多讀一些課外文章,每天讀一點,哪怕是一個小段落。當然教師要挑選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讀物,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或富有哲理性的寓言故事,當然偶爾也可以推薦一些詩歌。課外閱讀不僅能豐富他們的知識,還能增加他們的詞匯量。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一位語文老師說了這么一句話:“如果讓我看一個學生的水平,我只需看他的作文就行了。”這句話很有道理,作文最能反映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了學生理解、組織、閱讀量、積累、運用和深層思想的各種能力和問題。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寫作,從不同角度去挖掘新思維,進行創新。教師可以讓尖子生給故事敘尾,這樣的方式,不但不單調,而且還讓他們有發揮的余地。
第三。知識結構化、復習系統化、訓練綜合化。對于尖子生來說,結構化的知識、系統化的復習和綜合化的訓練是最為重要的。首先要學會把零散知識變成結構知識,了解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分辨、歸類并總結同類知識的特點和內在規律。其次是學會將考點知識變成題型知識,考點知識是很抽象的,要通過題目才能得以體現;最后就是查缺補漏,綜合運用。
第四,設立競爭機制。高中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爭強好勝、不肯服輸的心理,而我們的尖子生表現得更為要強,更希望自己能取得勝利。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教師要為每一個尖子生找一名競爭對手,當然這名競爭對手也得是尖子生,要不然就沒太大競爭意義。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競爭的項目,如看誰的作業完成得好,看誰的作文寫得好,看誰讀的課外文章多,看誰在學習中提出的經典問題多等等,作業的評比可以每天都進行,提出問題的多少和作文可以一周一次,至于閱讀課外書,可以每月一次,通過詞匯量的積累和運用來評比。這里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個記錄袋,這樣他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與其他尖子生的差距,從而督促自己,學習就會變得更主動、更積極。滲透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尖子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總而言之,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滲透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而不是被老師牽著走。(單位:貴州省貴安新區新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