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養成以下幾個方面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對學生來說認真聽講是接受知識的首要條件,這也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開始,也是人與人交往中體現出一個人良好修養的重要標志。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做到多思、多做、多說。這樣,保證了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是學法指導中最基本的環節,也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條件,同時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在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聽課,為交流活動順利進行奠定基礎,使學生會聽、樂聽、能聽,這些要靠我們平時在以下兩方面的培養。
1.要學會心腦并用,要進入角色去聽課,這樣才不會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擾,思想才會集中。才會理解老師上課的重點、難點,聽出老師的解題方法、技巧,聽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同學回答的問題。
2.要學會邊聽邊想,想到預習時存在的問題和不懂之處,想一想老師的解題方法與自己的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吹绞裁粗R點就要想到有關的性質、定理、公式等,要緊跟老師的思維一起運轉。
二、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
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于動腦,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的進行思考的習慣;第三,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況下,學生想出比較新穎獨特的解題思路,大多是
在整個思考過程的后半段時間內形成的,如果教師過早的作出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達17—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為17減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師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啟發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1)被減數是17,減數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幾就是17?(5)17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做數學題,審題是最關鍵的一步,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學生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做題時,首先學生應讀懂題目要求,正確理解題意。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題、理解題的能力,明確題目中究竟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進行計算。教會學生觀察題型,正確運用定律、性質,使計算簡便。審題要始終貫穿整個解題過程,既要看全題,又要看運算過程出現的新數字、新情況,做到方法得當。正確的審題能夠保證正確、迅速地解題,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盡管現在各學校都在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適度的、適量的作業還是必要的。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態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從學生剛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從數字到數的書寫、從一位數到多位數、從整數到小數及分數的書寫,都要嚴格要求。獨立完成作業是發揮作業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要經常表揚那些能夠克服困難并認真檢查作業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應常抓不懈,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萬合永鎮萬合永中心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