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一節(jié)課的教學是否有效,課上的是否成功,我們主要依據(j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不外乎有三個指標:(1)學生是否喜歡和期待上這一節(jié)課;(2)這一節(jié)課學生是否有“兩得”:得到了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技巧,得到了良好的情感熏陶。(3)這一節(jié)課的學生學習反饋的信息渠道是否暢通,教師能否及時掌握并快速反應跟進,查漏補缺。
一是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對于初中學生無權選擇哪個老師來上課,但有權選擇是否喜歡上你的課。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有必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就是主體”,當學生在你的課上體驗到語文的魅力與學習的快樂時,他就會成為你課堂忠實的“回頭客”。每節(jié)課都讓學生有快樂的回味,就是下一節(jié)課最好的開始。令人回味的可以是你的輕松幽默或一則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可以是你的聲情并茂或一次針鋒相對的交流和辯論;可以是你的真摯贊賞和鼓勵或一場緊張卻興奮的小組竟賽;可以是你的平等和藹或一回有情景設置的朗讀表演。總之,最關鍵的就是要找到教學目標和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的切合點。其次要讓課堂更開放些,更互動些。學生往往比老師更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問題所在,所以有些課與其按照老師既定的內容去教,不如讓學生自發(fā)地來問,有些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來,聽取他們的建議,就更能切合學生所需。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達到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的境界。學生們?yōu)槭裁醋钕矚g上體育課、初中信息技術課?因為沒有壓力,學生全部參與教學活動之中,加上教師的個人魅力,再加上教學過程具有趣味性。可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能給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效率。
二是讓學生簡單扎實地上好語文課。初中語文課要承載的內容的確太多了,但聽完一節(jié)語文課,不能讓人覺得好似看了一場聲色藝俱全的表演秀。臺下看得精彩,臺上卻筋疲力盡。再看學生,稀里糊涂一大片如墜云中霧里。要想解決這種“高耗低效”的問題,就還得從浮華中跳出來,不貪圖面面俱到,熱熱鬧鬧。還教師以簡簡單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學生以扎扎實實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和閱讀、思考、交流的時間,讓師生能真正靜下心來鉆研學問,而非心浮氣躁,浮光掠影地為讀而讀,為說而說。(1)“簡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探求未知。因此,學生能自己讀懂的就該讓他扎扎實實地讀,學生能自主解決的就讓他通過充分的思考和討論來解決。教師該做的如葉圣陶所言:“惟在啟發(fā)誘導”,緊扣教學目標,用一兩個能牽動、覆蓋全文的線索或問題去引導學生解決一堂課的重點與難點,每堂課學生獲益不求多只求好,長此以往,必能厚積薄發(fā),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2)教學過程“要深入,更需要淺出”,教學設計要盡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東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只有設計環(huán)節(jié)的簡約,學生才會有充分的時間讀書、寫字、說話、練筆,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只有設計環(huán)節(jié)的簡約,教師才能拋開過于繁雜的預設束縛,跟學生形成互動,在心靈的碰撞中生成更多的意想不到的精彩。(3) “扎實的聽說讀寫訓練”:要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實踐“三維目標”思想,語文課堂就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比如讓學生讀課文,不光要教會讀,還要多讀,讀流利,這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口頭表達思維邏輯能力的途徑;再者要有感情地讀,一個語文素養(yǎng)高的人必定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否則世間萬事萬物何以小至花鳥蟲魚,大到日月星辰均能觸碰其心靈,留下這無數(shù)的傳世不朽的好文章。
三是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要及時收集學生學習效果反饋信息,越及時越有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調整。可以從學生的回答,從學生的目光、表情、態(tài)度來了解;也可以利用一節(jié)課的最后十分鐘給學生提問釋疑;還可以當堂提煉少量的涉及本節(jié)課重難點的練習題給學生做,教師根據(jù)檢查結果及時補充講解。無論哪種方式,只要及時得到反饋,就能及時查漏補缺,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如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若重視及時反饋,作文教學效果就非常好。每周不一定都是第一節(jié)評講指導,第二節(jié)寫作練習,可用兩節(jié)課進行作文訓練,第一節(jié)課限時完成一篇作文。在學生作文的同時,老師在堂上來回巡視,掌握學生作文的基本情況。下課鈴一響即刻停筆,將作文收上。第二節(jié)課再發(fā)下作文,由學生自改和互改作文,可同桌互改,可小組互改,最后由學生推薦出優(yōu)秀作文,當堂宣讀,師生共同討論,指出其優(yōu)缺點,從而明確此次作文的寫作思路。第二節(jié)下課后,老師將作文全收上來,當天再瀏覽一遍,掌握學生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具體情況,適當寫些評語。第二天即刻將作文發(fā)還給學生,并讓寫得好的同學將習作再抄一遍,張貼出來,供大家學習借鑒。因為反饋及時,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很高,興趣極濃,并落實了課標對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修改作文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師對學生反饋一要及時,二要充分利用反饋,保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糾正認識的偏差和錯誤的認識。
總之,我們教師在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永恒的教學課題。對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也應該是教育者真正關注人文、關注未來以及關注自身價值體現(xiàn)的深刻思考。(單位:吉林省東遼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