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可以為學生學習語文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礎,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應加強對閱讀的教學,轉換教學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組成形式,在立足于課內閱讀的同時,拓展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在分析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問題及關系的基礎上,重點對課內外閱讀的銜接策略進行闡述,旨在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教師完善閱讀教學內容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內外閱讀 內外銜接
語文在學校的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閱讀在語文教學中也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閱讀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起著非凡的意義。閱讀能力不止是語文學習中也是其他學科需要具備的能力,比如數學、英語。所以,學習的根基是閱讀,我們要為學生學習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銜接課內外閱讀,加強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中常見問題:沒有充足的時間、沒有明確的閱讀方向是閱讀中顯而易見的問題。當代學生的課業壓力比較大,為了做到全方面的發展,教師也比較重視課外讀物對學生身心發展的意義,從而安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有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要閱讀各種文章的原因及重要性,沒有做到身心投入性的閱讀。也有些孩子閱讀沒有目標,不知道該對什么樣的書籍進行閱讀。
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意義:(一)培植欣賞文字的能力。在涉及面很廣的語文學科中,教師應認識到閱讀對教學的重要性,并把閱讀的重要性突出出來。要想解決現階段語文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應先引導學生對課內知識進行良好的學習,進而鼓勵學生對課文讀物有效閱讀。要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科的特性,增強和課文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欣賞能力。(二)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大。小學生的知識來源無疑是課堂和補習班。但是,如果想要把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把學生的視野開闊,只依賴課堂和補習班等方式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各個途徑獲得知識。那么閱讀這個輔助工具就可以非常好的對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進行擴大。課外閱讀是一種較簡單的方法,可以明顯的看到學習效果。(三)提高識字量并為文學奠定基礎。好的閱讀,可以帶給學生特別多的好處。首先,在閱讀的時候遇到了生字生詞,學生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或者自己查詢字典,這就對學生識字量的提高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文學造詣、文字功底、文學素養也是通過閱讀的累計而提高加強。(四)對世界觀的形成起促進作用。課外書不同,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同。例如,革命歷史性的課外書,對這類書籍中的歷史英雄人物進行閱讀學習,可以讓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愛國意識得以形成,而且可以因為被英雄人物感染,從而激發出更多的正能量。又如,詩歌抒情類的課外書,這類書籍文筆流暢優美,對其進行閱讀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文字的優美和力量,從而理解到人類的人文情懷。
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一)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興趣可以讓學生主動對事物產生欲望。只有對事物產生了興趣,才會讓學生主動的學習、了解。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注重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要不斷的對學生閱讀量的積累進行幫助,從而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二)課前收集閱讀資料?!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在課前收集與之相關的閱讀資料,便于學生對文章內涵和主題的理解,有效促進課內閱讀的順利進行。例如,學習《落花生》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在《白楊》這篇文章中,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邊疆建設者的相關資料,從而利于學生理解文中“爸爸”的默默奉獻、無私無畏的高尚品德,有助于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建立自豪感。(三)課中融會貫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以課內文章為主,以優秀的課外讀物為輔,相輔相成的在課堂中穿插閱讀。例如,在《和時間賽跑》的教學完成后,引導學生閱讀《明日歌》等相關文章,既讓學生對文章中蘊含的主體思想有了深刻的體會,又增加了閱讀量。(四)課后拓展閱讀。教師應在授課完成之后,鼓勵學生對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進行閱讀,多方面的幫助學生了解這個作家的寫作風格和特點,進而開闊閱讀視野。例如,教完《少年閏土》后,鼓勵學生閱讀《狂人日記》等,以點及面,指導學生將課內閱讀有效的延伸到課外閱讀。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課內讀物對鞏固學生的課內知識起重要作用,課外讀物則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儲備學習知識。課內外讀物的有效銜接可以讓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得到鍛煉和提升。所以,老師應在帶領學生學習課內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覺有效的進行課外閱讀。適當的課外閱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能讓學生在知識的源泉里自在的汲取營養,從而擁有自由快活的童年。(單位:河北省承德市橋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