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是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美的事物,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通過對美術教育活動賞,可以培養幼兒創造性,激發他們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一種培養幼兒美術能力的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了解美術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他們的美感經驗,培養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既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想象的廣闊空間,又能提高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和創作水平,產生創造性欲望。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認知活動和思維活動,兒童所得到的不僅僅是對美的認識,還能了解人文、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等許多相關知識,是形成多元文化知識結構的重要途徑;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兒童對作品進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評價,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兒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了幼兒的邏輯創造思維能力。那么,我們幼兒教師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應通過哪幾個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呢?
一是為幼兒創設寬松的教育環境。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寬松的環境是幼兒敢于求新求異的前提,能為幼兒提供可以自由想象和創造的空間,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欲望。寬松的環境即寬松的、無壓力的、師幼平等的環境。創設寬松的環境,是指教師不把權威的結論或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看法強加于幼兒,而是要給每個幼兒都有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對其作品的看法,并且充分肯定每個幼兒的感受和理解,給幼兒一個自由想象和創造的空間,從而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適當引導。幼兒教師可以請每位幼兒都來大膽說出自己對其作品的理解與感受,促發幼兒進行討論,逐步引導幼兒獲得正確的認識。
二是幼兒教師要讓幼兒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對話法是幼兒美術教學的基本方法,它是指“美術教育中,教師、幼兒與美術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由于幼兒欣賞經驗的缺乏,需要教師做好幼兒與作品之間的中介,引導幼兒與作品進行對話。其中,教師開放性的提問是幼兒與作品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之一。只要運用得當,提出的開放性問題就能成為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手段。在引導幼兒觀察欣賞對象時,提問:你在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這像什么等,能促使幼兒產生想象的需要和動機,并激發幼兒去搜索大腦中的表象,選擇已有的形象組成新的形象。特別是在欣賞西方抽象作品時,幼兒面對高度抽象的圖像和線條,在教師開放性問題的激發下可以充分發揮發散性思維,再借助想象將這些抽象的圖像和線條與相應的事物聯系起來。教師可以提問,促使幼兒在注意主要形象的基礎上,展開有情節的想象,教師再接著提問:你們能不能創造出一幅更漂亮的作品呢,觸發幼兒進行討論,提高幼兒的創新思維,并產生創造的欲望。
三是開展正確評價,激勵幼兒創新意識。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無論我們教師怎樣細膩的指導,甚至執手授意,他們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無瑕。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作品是否富有童趣,是否體現想象力或創造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只要發現幼兒思維的閃光點,就應及時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創造性能力。評價不是評議好與壞,對與錯,而是為幼兒進一步思考、探索創造機會,是一個再學習和交流的過程。評畫時,依然要多鼓勵、多表揚。因為人的自我意識,首先是他人態度的反映,我們對幼兒的看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怎樣看待自己。表揚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肯定,使幼兒更有信心和勇氣繼續去創作。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促進和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激勵創造性,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自豪。評價要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幼兒在美術創作中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活動中及時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鼓勵幼兒的標新立異、別出心裁。幼兒完成作品后,可以把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創新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激勵他們的探索與創新,張揚孩子的個性。教師的激勵評價,是對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有力保證。
總之,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精神指導下的美術教育中,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受到重視,被視為幼兒園實施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也能提高兒童的美術創作能力和創作水平,成為美術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一種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選擇各種適合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教學內容,著重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運用教育學原理探討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教學中,能使幼兒快樂地掌握美術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培養幼兒大膽想象、敢于創新的能力,開闊眼界、陶冶性情、完善健全他們的人格。(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