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階段由于年齡小、語言積累不豐富,但是這一階段是兒童養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能力,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性格的發展。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課堂安靜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質疑的能力。使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的能力,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得到養成和發展。
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低年級由于學生年齡小,語言積累不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差,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能準確的表達事物間的數量關系,所以在教學中要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個班級里,由于低年級學生愛表現自我的心理,總有大部分是大膽敢說的,但也不乏膽小怕言的,故而在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大膽的發言,一敢說者帶動和激勵怕言者。例如:我在講加減法時,有很多讓學生看圖編圖的題目,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編屬于自己的題目。這時會有一部分學生不敢把自己編的題目展示出來,尤其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這時候我就去引導、去激勵。對能大膽發言的針對實際,給予及時的表揚,并對那些不善于發言、不敢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并加以適當的點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他們的聲音太輕,說的一點都不靠譜,我都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也能說。課中對于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說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言者,并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再實際教學中,我把個人的回答改為兩人或幾人互說;把點名回答改為幾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回答問題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訓練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在平時教學中我也認真地訓練學生正確地使用數學語言,對教學中涉及的數學語言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會說,通過課堂提問練習,使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形象的語言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強化。使他們在活動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教學任務,它要求教師平時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在備課中要注意語言的組織,斟酌教學過程中所說的每一句話,用的每一個詞,力求生動形象,準確簡練,通俗易懂,以規范化的語言進行教學。實踐證明,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是可以逐步培養起來的。
合作能力的培養:合作學習,是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展開的學習活動,因此,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個體學習習慣。新課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共同探究,展開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實現信息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嘗試到合作的樂趣。
質疑問題能力的培養: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經常沒有問題可提,質疑意識不強,質疑的積極性不高;他們既不愛質疑,也不敢質疑,更不會質疑;低年級學生質疑的水平不高,范圍較小,多數在自己不會的問題,請老師或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質疑問題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善于思考,敢于提問題。提問題不僅是求知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首要任務。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把各種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單位:貴州省都勻市五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