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正是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和學習觀形成的初始階段,班集體建設健康向上與否將對小學生的一生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新課改要求教育教學要以生為本,一切教學活動的展開都應以促進學生的根本發展為目的。而且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使不同的學生在小學語文科目上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思想,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創新班級管理策略,建立健康向上的班風班貌。
一是平等式班級管理策略。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是班級的管理者,但是每一位學生才是
班集體的主人,學生和班集體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實施平等式管理策略,建設一個平等有愛的班集體。班級管理中的公平是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教師要用平等的眼光和心態對待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存在價值,無論學生來自何種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無論學生成績好壞,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對待,而不應該受到任何歧視或忽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候會無意識的歧視差生,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座位安排上歧視差生。有些教師在座位安排上不是按照學生的身高和視力等因素,而是按照學生的考試成績,成績好的坐在前面,成績不好的坐在后面,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加重班級的兩極分化現象。另一方面是教育評價中歧視差生。有時候如果一個成績好的學生犯了一次錯誤,教師大都會寬容以待,但是如果一個差生犯了相同的錯誤,教師就會從重處理。久而久之,就會加重差生與教師之間的緊張關系,使差生產生逆反心理,從心理上對教師的行為產生不滿,更加不聽從教師的教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客觀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采用正確恰當的教育方法,甚至要對所謂的差生多一點關愛與指導,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平等有愛的班集體中學習成長。
二是開放式班級管理策略。教師的個人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面對幾十個活力十足的小精靈難免會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新課改下教師要學會放開手腳,引導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實施開放式管理策略。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引導學生把自身發展與班級建設緊密聯系起來,引導每位學生都積極爭當班級小主人,引導每位學生都樹立“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思想,進而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以班級主人翁的意識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例如班級職務民主選舉,可以毛遂自薦。教師可以引導每位學生人人爭當班干部,引導每位學生說出自己想當選班級的什么職務,自己具有哪方面的優勢可以勝任該項職務,當選后又準備為班級建設做哪些貢獻等等。通過這種開放式的管理策略,每位學生都是管理者,每位學生又都是被管理者,被管理者會對管理者多一些理解和支持,進而產生群策群力和團結互助的良好班級氛圍。例如學生自主組織班會,確定班會主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和獎懲措施。學生自己制定的制度肯定都會積極遵守,這在潛移默化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制能力,更提升了班級的管理效率。
三是激勵式班級管理策略。班級管理的對象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學生,班級管理的效能
體現也是能夠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班級管理的過程實質上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活動的過程。在小學生的行為過程中,教師是否給予激勵,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行為活動的表現。所以,新課改下的班級管理需要實施激勵式管理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在的積極因素,使之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進而產生積極的行為活動。
小學生都非常在意教師和別人的評價,他們一方面用審視的目光觀察別人,一方面又非常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認可。因此當學生取得一定的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必要時可授予一定的榮譽稱號。因為榮譽稱號會帶給學生無比興奮的感覺,促使他們產生繼續努力的心理狀態,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他們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尤其是對待所謂的差生,教師更應該及時發現他們進步的地方和優點,如知錯能改,如善良互助,如熱愛勞動等等,并對這些優點適時表揚,激勵他們在各方面都能夠向這些優點看齊,全面發展。
總之,語文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關愛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放開手腳引導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并適時的激勵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在因素,引導學生走向健康、向上的學習軌道,促使班級成為一個團結奮進、蓬勃向上的集體。(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東堌城小學)